微活动ldquo味至浓时,思乡怀

中国人喜欢美食,在各式各样的美食之中蕴含着人们对爱、对情感的表达,千百年过去了,食物紧跟着人们的脚步,开始抒写自己的故事,成为情感的载体,在流动的人群中始终坚持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道菜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它们的由来或许是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食客的领悟,也可能是不经意间创造的美味,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向大家分享家乡食物的独特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家乡的美食,心与心的交流从食物开始。

新疆大盘鸡

张海娇

新疆大盘鸡起源于90年代初期,原创地在新疆沙湾县,据说出自于当地的一家清真饭馆,那家清真饭馆以前是做纯新疆风味的,改革开放以后,新疆来了许多四川人,四川人会吃也敢吃,他们很多人都从事着体力活,干体力活的人饭量都很大,怎么样吃才能既经济又实惠呢?四川人和当地人在一起研究、试验,终于,用一整只鸡和相关的蔬菜烹饪的美味诞生了。

粉蒸肉

贺宇煊

天门三蒸菜并非指三道菜,而是指三种烹饪方式——粉蒸、泡蒸、清蒸。而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是粉蒸,是我们在饭店、家里都常吃的一种蒸菜方式。粉蒸是一种家常且及简单的做菜方式。天门三蒸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菜系湖北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具有保温、省时、香味独特的优点。对于蒸菜,天门人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无物不可蒸”,无论菜、鸡、鸭、鱼、肉都可以蒸,且蒸出来的菜保证了菜的原始味道。

藜蒿腊肉

赵思敏

我家乡是南昌,南昌有句俗话:“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其中草就是藜蒿了,而南昌最著名美食的莫过于藜蒿炒腊肉了,这是十大赣菜之一。藜蒿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食用办法一般是将藜蒿的嫩茎切成段后清洗干净,就可以开始烹饪了。这道菜还曾经入选过奥运菜单。藜蒿本身是鄱阳湖的普通水草,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阳湖边的渔民发明的,因其烹饪后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慢慢传入南昌百姓的餐桌,成为南昌的一道名菜。南昌很多饭店都以“藜蒿腊肉”命名。

馅卷

邓国希

相传广西的馅卷是从越南的卷筒粉传过来的,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华侨从越南回国后主要定居广西。他们各自都带回过去在异国的风俗、食俗,其中有一些人把越南卷筒粉的制作工艺带了回来。他们在定居的地方开门店或设摊子,从少到多地开业经营起来了,后来广西人民把卷筒粉经过改良而成为广为流行的美食,变成受当地广西人民喜爱的特色小吃。因为外形有点像猪肠粉,它的皮薄透明并且中间卷着馅,因此得名。

嘉鱼豆皮

陈玉清

我是在湖北省武汉市长大的,那个时候武汉四大美食之一老通城的豆皮,豆皮皮薄色艳,松嫩爽口,馅心鲜香,油而不腻。小的时候每天的过早就是一份豆皮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蛋酒,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光,大概就是吃早餐的时候了。而我们嘉鱼的豆皮,制作的过程和武汉豆皮相差不大,不过是最传统的豆皮“光豆皮”,没有加入蛋液。一份豆皮就是一整块,而不是在锅里用锅铲划分而来的,这样的老式豆皮口感更淳朴,吃起来也更爽口。和我记忆里儿时早餐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土豆泥

钱龙雨

当我们吃炒土豆吃腻了的时候,就可以来碗土豆泥解解馋啦,甜的咸的辣的各种口味都有,而且里面的佐料都是可以自己发挥的,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的味蕾!偶尔碰上家里土豆太多吃不完的时候,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哦~而且自己亲自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吃起来也会非常有成就感啦!

东坡肉

董睿

相传苏东坡被贬于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江苏徐州,完善于黄州。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的习俗。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清炒绿豆芽

蒋晗

绿豆芽,即绿豆的芽,是绿豆种子经浸泡后发出的嫩芽。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所需的氨基酸。尽管很朴素的一道菜,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但平淡之中处处有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越是平凡的食物,故事和人情味就越浓厚。

五色糯米饭

潘胜西

五色糯米饭就是五种颜色的糯米饭,是用五种天然植物染料的颜色染成的,“五”代表着五谷丰登。关于它,有一个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仙女三圣母因思凡下嫁人间,触犯了天条,于是被玉皇大帝关进地狱,还不给她东西吃。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为不让母亲饿着,就把饭给母亲送到地狱,但每次路过狱门时都让看门鬼给吃光。为此,沉香想出一个办法:用枫叶汁把糯米浸黑后煮成青精饭,看门鬼从没吃过黑米饭,以为有毒便不敢再吃。沉香还换着其他颜色的米饭给母亲送。沉香的孝心感动上天,玉皇大帝便将三圣母释放。从那时起,人们便认为枫叶是仙女流传下来的,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椰奶

王莎莎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海南岛!海南的主打特色——热。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一碗冰冰的清补凉便是每个海南人独特的存在。一切都要从椰子说起,椰奶的制作的原材料是椰子,清补凉的灵魂便是椰奶,椰奶要现做现榨,靠椰奶粉冲出来的椰奶是没有灵魂的。美味首先从制作椰奶开始!

煎饼果子

曹雅娟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天津的小吃—煎饼果子。煎饼果子这种小吃在饭店酒楼是吃不到的,唯有在路边一个个推着小车的商贩处,才能品尝到含着浓郁津味文化的市民小吃。天津的“煎饼果子”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天津最知名的风味小吃之一,被誉为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绝”之后的“第四绝”。通过这次制作,我也明白了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传承文化薪火的意义。

灌汤小笼包

秦逸文

20世纪20年代,名厨黄继善创办“第一点心馆”,主营灌汤包子。30年代,他适应市场需求,将原来用半发面皮和瘦皮和瘦肉掺猪皮冻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制馅,改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通过“三硬三软”和面,使面皮盘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还改大笼为小笼蒸制,就笼上桌,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热度和形状的完美,又便于经营,此即为灌汤小笼包子。

胡辣汤

郭蓓蓓

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剂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之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具全,遂改其名为“胡辣汤”。

宫保鸡丁

李昕彤

简简单单的宫保鸡丁,更能让人忆起家乡的味道。于是我就向妈妈请教了宫保鸡丁的做法。所需原料:鸡脯肉,土豆,花椒粉,干辣椒,酱油等等调料。将鸡脯肉,土豆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先将鸡肉放到锅子里,加入干辣椒,盐,酱油,花椒翻炒。再将鸡肉放在一边的盘子里,以免鸡肉被炒老。再下入土豆,按同样方法翻炒。土豆快熟时加入鸡胸肉一起混合炒。尝着味道淡,可以再加入一点孜然,干辣椒。完成!装盘。

蟠龙菜

靖若琰

相传明正德16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太后命三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朱厚熜担心安陆州距京城多里,何以先到?卜师严嵩献计说:“唯世子假扮钦犯,稳坐囚车,方能日夜兼程,不过20日便可到京都。”忽然,他想到坐囚车必吃囚饭,于是给全城厨子下一道谕令,命即刻进府连夜做出“吃肉不见肉”的菜肴,厨子中有个叫詹多师傅,他的妻子见他久出不归,遂拿几个蒸红薯让他充饥。詹多正为做不出菜肴而烦脑,俩人在推让中把红薯皮弄破了露出了白薯肉,詹多大叫“我有办法”。于是他们取白膘猪肉、精瘦肉与鱼肉等分剁成肉泥,用淀粉鸡蛋调和均匀,在用红薯皮包裹蒸熟,其形同红薯,而实为肉肴,于是朱厚熜登上金銮宝座。后来,人们在盘子里将其摆放成龙形,又叫“盘龙菜”。

红烧武昌鱼

汪梦琪

东吴甘露元年(公元年),末帝孙皓欲从建业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句话。于是,武昌鱼渐为人所知。此后,历代文人留下了诸多与武昌鱼相关的诗词。如唐代岑参的诗:“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宋代苏轼的诗:“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加大了人们对武昌鱼的兴趣。年,武昌鱼被正式定名为湖北省地方风味菜肴,成为鄂菜的当家美食。

饺子

邓慧平

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家乡美食——饺子的做法!看到这里,可能许多小伙伴会有疑惑,饺子?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每逢春节都会吃到的,怎么就成了你的家乡美食了呢?别急,待我慢慢来解释:味至浓时,思乡怀旧,怀的正是家乡的味道,这与食色无关,只在于那独一无二的味道对你味蕾的挑逗,家乡,便萦绕心头,馋至舌尖。

螺蛳粉

龙艺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恩施豆皮

庄慧

从前,土家族的一个猎户喜欢上山寨里寨主的女儿,前去提亲的时候犯难了,当时随礼一般都有面条。由于恩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当地人以米食为主,因此面条极为稀罕。猎户的老母亲想了一个办法,把米磨成粉匀成浆,在自己灶台上用芭蕉叶盛浆沿着铁锅由里向外旋转烙成了一条细细的米皮子。寨主看见了这种由米做成的“面条”皮子,大为赞赏,便把女儿嫁给了猎户。于是恩施米皮子便流传下来。恩施土家人便加了土豆粉在里面以增加柔韧度,经过一定的比例匀合便做成了粗细均匀、洁白如玉、粘糯适宜、米香芳醇的米皮子,最初因漏豆盛浆故称“漏斗皮”,在恩施的方言“斗”和“豆”音不分,且由于加土豆粉外形有些相似于豆腐皮,便被人们渐渐称作“豆皮”。

有一句话: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地,一千双手做出来的食物有一千种味道。遵从同样的菜谱,却可以做出各种别有滋味的味道。一道简单的菜肴,厨师与家人做的味道自然不同,父母做的和爷爷奶奶做的又是不一样。因为疫情原因,还待在家中的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好的机会去施展我们的厨艺。这次活动鼓励我们亲自下厨做一道菜,和大家分享做这道菜的感受与心得,拉近大家心与心的距离,互相切磋厨艺,增进感情,让我们来看看谁会是“小厨神”呢?快来为你心仪的“小厨神”投票吧!

投票截止时间:5月27日晚20:00

精彩回顾

1.线上“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圆满结束2.化学化工学院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举办3.考研战“疫”,考研经验分享

来源

化学化工学院

小编

蒙丽丽

审核

李昌轩

责编

吕剑

嗨,你还在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jxjz/6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