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应用替米考星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替米考星对畜禽支原体防控的应用研究

提及替米考星,临床兽医们都不陌生。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发成功,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畜禽疫病防控临床已三十多年。尤其是替米考星碱的临床广泛应用与认可,替米考星相比其它临床常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更是证明和凸显了替米考星卓越的药动学性质和药效学优势。

对于目前畜禽疫病防控兽医临床,猪的肺炎、鸡的气囊炎等商品畜禽比较难控的支原体性呼吸道病,是当前和今后畜禽养殖业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进行控制的病原。可是,接种支原体疫苗除了需要2-3周才能产生免疫效果之外,还有迄今仍需进行技术攻关的有效保护率的现实难题。

环顾国内外先进规模畜禽养殖业,他们针对畜禽支原体的防控有效方法:就是根据当前支原体疫苗的客观、现实难题,选用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抗支原体药物,来替代支原体疫苗对种畜和种禽进行支原体净化。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把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抗支原体药物与支原体疫苗进行巧妙结合,在支原体疫苗产生有效免疫的空档期和支原体疫苗防控不了的个体,依靠这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抗支原体药物来提供有效防护。这种疫病防控思路,也许为今后国内控制畜禽支原体提供了重要参考。

然而,根据国外畜禽临床监测与文献研究报道,以替米考星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对畜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注射液剂型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临床这种副反应的发生几率更高。

有国外报道说,给牛肌肉注射液替米考星后,牛出现急性心脏毒性,表现为共济失调、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也有猪肌肉注射替米考星后,即出现呼吸急促、呕吐和惊厥等不良反应症状。

也有实验研究发现,加倍量给鸡口服替米考星后,监测到鸡心跳加快和抗体出现快速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尤其在加量、连续给药的鸡群场,临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制剂的价值不仅仅是解决了,法规严禁养殖业直接使用替米考星原粉的问题;它更重要的价值是:制剂研发和生产企业,根据替米考星的成药性和应用于特定动物的缺陷,通过制剂技术的手段去提高用药的有效性,解决原药适用于特定动物存在的缺陷问题。

那么,对于替米考星类的各种禽用制剂来说,除了提高用药的有效性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解决:很多替米考星制剂适用于畜禽支原体预防、尤其是种源支原体净化时,制剂对畜禽的安全性!

在这个有利于病毒存活的持续低温季节,就如前面实验研究那样,如果畜禽使用替米考星制剂后,抗体迅速下降的话;则在使用替米考星等大环内酯类抗菌素防控支原体的时候,反而为各种病原对机体的侵袭和攻击,敞开了大门。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阿莫西林的特点与临床应用技术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与氨苄西林、复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复方阿莫西林一起,都属于第二代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差异,总体来讲,它们之间在畜禽临床上的应用差异是这样的。

氨苄西林制剂在畜禽临床上基本用于胸腔以下的细菌感染的治疗,如肠道感染、腹膜炎和输卵管炎等。而阿莫西林则主要用于畜、禽胸腔以上的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的细菌感染、胸膜炎、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等。

但是,在禽上阿莫西林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它更适用于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厌氧菌等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的治疗。

在这里,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时,若与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效果会大不同。因为解热镇痛药通过竞争性抑制血清结合蛋白,可以使青霉素类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提高,从而增强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强度,增加治疗的效果。

有时候,会有人提到阿莫西里注射的问题。其实,如果阿莫西林制剂选用原料品质高、制剂技术好和生产工艺技术保障的话,阿莫西林口服吸收率至少在90%以上的。且再用药方法得当,其口服给药的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都是非常好的,药效基本等同肌肉注射给药和静脉滴注给药的。

因此,阿莫西林制剂一般不做水针剂;除非畜禽不吃不喝,才需要注射给药。通常情况下,阿莫西林均提倡口服给药。综合整理自“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jxr/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