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多被大家熟知,它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因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又叫抗佝偻病维生素。
人类从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即经口从食物摄入与皮肤内由维生素D原形成。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促进小肠粘膜对钙吸收。
◆促进骨组织的钙化。促进和维持血浆中适宜的钙、磷浓度,满足骨钙化过程的需要。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改变。
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怒等,特别是入睡后头部汗多,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但以上症状非特异性表现。
骨骼变化
骨骼的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1.头部: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个月婴儿。轻者前囟边缘软化,闭合延迟(正常约1-1.5岁闭合)。重者颅骨颞枕部呈乒乓球样软化。由于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可形成“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2.牙齿:佝偻病患儿出牙可延至1岁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牙釉质发育不良。
3.胸廓畸形:可形成肋串珠,1岁以内形成赫氏沟,2岁以上可见鸡胸、漏斗胸。
4.四肢及脊柱:由于骨骼软化,上下肢均可因承重而弯曲变形,婴儿爬行时可发生上肢弯曲,较大儿童站立行走时则发生下肢弯曲,出现O形腿或X形腿。脊柱受重力影响可发生侧向或前后向弯曲。严重佝偻病患儿可能发生骨折。另外,可形成手足镯。
其他表现
佝偻病患儿一般发育不良,神情呆滞,条件反射建立缓慢且不巩固,能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较晚。由于低血钙,6个月以下的小儿常出现肌痉挛或手足抽搐,更大些的儿童可有骨痛、骨变形等表现。由于胸廓畸形,呼吸运动受限制,患儿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也常见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佝偻病?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1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IU(单位),3个月后改每天预防量IU(单位)。足月儿出生后2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IU(单位),至少补充至2岁。此外需根据小朋友的日照情况、生长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补充的量。
一体化平台以“个性化治疗模式”为特色,入院后根据您的症状,严格分型,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提倡“能简单、不复杂”的人性化治疗原则,使其创伤更小、花费更少、恢复更快、疗效更好。全方位解决您的问题,最大程度保护您的劳动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您的医疗费用,让您明明白白治病,健健康康出院。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