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秋的周六下午,豆豆和果果打完网球,爸爸先带他们回家画画。我又跟教练打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小区院子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这是我们小区里,几个同校孩子的家庭一起组的美术课,老师是旅居法国回来的现代画派艺术家Iris。这个课没有课程介绍,没有固定大纲,不对外招生。Iris只在每次上课前给个这样的提示,说明一下需要准备的材料:#家庭艺术课之二
课程名称:颜色有声音吗?声音有颜色吗?
课前讨论:艺术课规则
-规则是什么?
-规则有什么作用?
-谁应该遵守规则?
-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的艺术课进行得更顺利吗?
-我们应遵守哪些规则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舒适开心并顺利完成课程?
活动1)颜料盒里的黑白大将
-肢体表达黑白的感受
-调色练习:黑白二将喝水变色记
-黑白二将互混试验
活动2)当鲜艳遇上灰姑娘
-热闹的颜色/安静的颜色:颜色里有音乐吗?
-听听几段乐音:音乐里有颜色吗?
-为颜色写个剧本
活动3)创作分享
这个课也没有适课年龄,Iris建议爸爸妈妈都来跟孩子一起画。好几位邻居爹妈都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本来也要一起上的,但网球时间冲突,只好当“后半场观察员”。因为课程时间足够长,每次都要2.5-3小时,还常常下不了课。Iris会带很多参考资料来,图片、音乐......给一些提示,让孩子们观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了解工具和材质,再画画。她给孩子们画画的限制非常少,画的内容也很抽象。并且把规则与技巧的成分缩到最低,尽可能的放大和强化孩子们自己的感觉,再给一点线索,教他们把感受涂抹到画纸上。像上周,大家仅仅是看了点包豪斯美术馆的作品,然后带着唯一的要求“曲线”,就完成了下面这些画作。在Iris的美术课里,最重要的词莫过于“表达和聆听”。除了用作品表达,孩子们还要花不少时间来跟众人诠释自己的作品,听取大家的提问并作答。每次两个多小时的课,好像并不存在“注意力”问题。孩子们会在各自的作品完成后到发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不守纪律乱跑,游离出去。可一旦开始沉浸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