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添加辅食时,3种辅食做法是误区,影响

邻居家的新手宝妈又向我吐槽说小孩子实在是太难带了。

她家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搞得她忙手忙脚的,不能很快的理解孩子哭是什么意思;平常老公上班也帮不了自己多少忙,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慢慢摸索过来,才勉强把孩子拉扯到一岁多。

但是没想到,孩子年龄越大,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拿孩子吃辅食这件事来说,她就跟婆婆吵了很多次的架。

每次她婆婆见到孩子之后,都会故意跟孩子说:“你看你妈天天给你吃的什么,把我们家宝贝吃得这么瘦。”

邻居听了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天天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辅食,孩子没有吸收是自己身体的问题,婆婆却总是怪自己做的东西不好。

其实,关于孩子在添加辅食这方面,很多宝妈都会陷入一些误区,认为自己做的食物对孩子来说很有营养,但实际上,孩子吃了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营养价值,家长不注意的话就会让自己孩子比同龄孩子发育更迟缓。

宝宝添加辅食时,3种辅食做法是误区,影响孩子消化和健康。

误区1:白粥易消化,可作为主要的辅食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相对成人更高,而白粥除了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就是水,营养密度非常低。而且,白粥容易产生饱腹感,一大碗白粥下去,很可能宝宝下一餐吃奶的点就吃不下多少奶了。长期以白粥作为主要辅食,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会影响宝宝的体格发育,甚至是智力的发育。

因此,不建议将白粥作为宝宝主要的辅食。如果妈妈偶尔想给宝宝吃一下粥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可以往粥里加多一些“料”:如肉、鱼、蛋、时令蔬菜等,以提高这碗粥的营养密度。

误区2:宝宝没长牙就只能喂糊糊?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还没长牙,不能吃颗粒状的食物。而且现在有料理机很方便,全部给打成糊糊,这样喂不容易噎到。

事实上即使宝宝没长牙,他的牙床也是很坚硬的,是可以把食物磨碎的。

6到8个月是训练孩子咀嚼能力的最好时期,8到10个月的孩子完全可以吃一些颗粒的食物,这样不但有助于牙齿的生长,也有助于孩子锻炼口腔的肌肉,还可以为之后的语言发展打好基础。

误区3:加了辅食就不用吃母乳了??

有家长认为:宝宝已经添加辅食了,饭菜更有营养,好好吃辅食,就不需要再吃奶了。

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认识。

根据《婴幼儿和儿童少年膳食指南》建议:对于7-12个月的婴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因为母乳可以保证能量、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的供给。并且建议每天母乳量不低于毫升,母乳喂养不少于4次。

若是家长盲目的给宝宝少吃奶、断奶,只吃辅食,只会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营养宝宝的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等指标都不达标。

3岁以内的宝宝正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吃好辅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辅食是否吃得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免疫力强弱,因此,想要喂养出健康聪明,免疫力强,不爱生病的宝宝,一本好的辅食书籍必不可少。

这下问题又来了,很多宝妈由于经验缺乏,或是相关的育儿知识不足,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宝宝的脾胃进行调理,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向家长推荐一本权威性的辅食书《辅食每周吃什么》,这本书医院营养医师、营养学硕士刘长伟老师,这本书得到了育儿专家张思莱等人的大力推荐。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总之,这本厚厚的《辅食每周吃什么》图文并茂,道辅食花样多,营养全,并详解每一种辅食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孩子爱吃,大人易学。

这本书配有视频,老人用起来也很方便。

价格也很便宜,只要69,就能保证孩子辅食的营养均衡,何乐不为?

《辅食每周吃什么》可以用三年。给孩子的辅食书一定要正版,因为孩子的健康是无价的。

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的准妈妈们,还有已经生下小宝宝,正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家长们,想了解这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jxtp/11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