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公会
千古之谜秦始皇
以下为本人愚见,如若能有一二认可,就当海内存知己,如若不敢苟同之处,权当一笑。
关于秦始皇,历史上毁誉参半。
他首创帝制,统一六国,使车同轨、书同文、律令一、建郡县、设御史、修长城、开复道、兴国渠,立盖世功勋,顾盼自雄,真雄才大略之千古一帝!
诽谤讨伐有之,皆由陈涉吴广起,项羽刘邦随,原六国遗民难忍严苛,一呼百应,赢粮而影从,败绩立现,何其快也。
然,纵观刘邦建汉,沿用秦制,北面而称帝,真一窃国大盗也。汉之得失不论,以下有中华两千年文明。秦始皇帝,封建之祖龙,此誉实至名归。
且其为后人留下诸多谜团,如身世、长相、继承人之谜、死因之谜,谁对其执政思想影响最大?下文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身世之谜
后世众多好事者言,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根据《史记》中秦始皇本纪六记载: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因此有众多史家言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如钱宗范、朱文涛的《先秦史十二讲》中关于杂家吕不韦部分,明确说明是吕不韦将自己已怀孕的姬妾嫁给秦公子异人。《史记》吕不韦列传也如是记载。但在秦始皇本纪中只字未提此事,且第一句话即言: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概《史记》中列传有传说之意思,不甚准确,但在本纪中,未经考证者绝不提此事。可见,据司马迁的本意,他也拿不定到底秦始皇是否是吕不韦的儿子,根据秦始皇对待吕不韦的态度,吕不韦非秦始皇父亲:吕不韦被罢相因为嫪毐事件牵连,没有被杀掉,因考虑到吕不韦对其父亲即位功劳很大。后逐出咸阳,命其回封地养老。吕不韦死后,没有为其举行大葬,而是偷偷埋掉,并对参加其葬礼的人进行了处罚。如若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其父庄襄王早死,对于父子人伦已无所顾忌,说不定还会追封吕不韦太上皇之类,牌位摆在宗庙里祭祀。古人以孝为先,从古到今,只要自己当了皇帝,马上追封自己祖宗三代,礼制丝毫不乱。当然,有人说这件事抬不上桌面,作为唯我独尊的秦王,还有什么事情他能办不到?盖秦始皇确是庄襄王之子也。
2、长相如何
《史记》中魏缭描述秦始皇长相“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后人据此认为秦始皇长得很猥琐,甚至郭沫若据此认为秦始皇从小有鸡胸病,加上哮喘,认为是一个从小有病的异常人,若是鸡胸病,一般是由于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先天因素,从其先人庄襄王到传说的吕不韦,从未见有此遗传因素,一种是后天因素,营养不良导致,这个基本可以排除,还有一个是先天性心脏病,从秦始皇几十年的彪悍活动来看,怎么也不可能是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正确的看待这几个文字,这些误解或许是因为对文字的误解造成,蜂准,即高鼻梁,长目,眼睛细长,鸷鸟膺,鸷鸟是一种猛禽类似于老鹰,说明秦始皇给人感觉很威猛,豺声,比喻秦始皇说话,令人害怕,比喻比较凶。
要知道秦始皇长相,只要知道其母亲或者父亲的长相,基本上即可有所论断,母亲赵姬,当年因为美丽被吕不韦、子楚看中,因此,秦始皇作为她的儿子长相一定比较英俊,因有好的遗传基因。而且据记载秦始皇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身高达一米九。
3、秦始皇能够扫平六国的原因何在?
秦始皇前面有两代秦王,即位不到五年就薨了,一个是其祖父安国君,即位一年就挂了,具体没有说年纪,因为之前的昭王在位时间较长,安国君即位估计至少也五十以上了。其父子楚即位不过三年就死了。死的时候年纪估计不会超过四十岁,也就三十多就挂了。而他们都无缘统一六国,这个历史责任落到了嬴政肩上,当时,嬴政即位十三岁,因为年纪小,委任国事给仲父吕不韦,吕不韦是个能人,处理事情非常老道,因此,秦始皇能在后续的八九年时间里养精蓄锐。及到二十二岁行加冠礼后执政,嬴政二十六年即扫平六国,执政后十七年时间,完成了先人几百年来的遗愿。
扫平六国表面上是秦始皇完成的,实际上已经累积了秦国国君世代的努力,据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先秦史》第九节记载:秦孝公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鞅入秦,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兴战功。秦从此强。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非一时的幸运,而要强大的理想一代传给一代,代代相传,不断进取努力达成。当秦缪公发奋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愿望传给后代,秦献公继续努力,到了秦孝公,孝公抚摸先人遗像,思想起先人的强秦愿望,被人瞧不起的惨痛过往,痛哭流涕,感念至深,为此下定决心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代诸侯和帝王发展的轨迹!试想,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能像秦公一样代代努力实现,何愁家业不兴?可见,古代宗祠的目的和作用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震撼,当看到那么多祖宗牌位,缅怀先祖的同时,再探求回想他们的生平,记起他们的遗愿,多么激励后代!再有一个严厉的老祖母,天天拿着拐棍暴打那些不学无术的后生:叫你敢不秉承先人遗志!叫你忘了祖训!如此内外夹击,甚好!我也常思到底是什么能让秦国历代国君,为了强秦而废寝忘食,死而后已?
自我激发是第一能量!而自我激发又非常难!看看当今无论父母如何呵斥都不肯用心学习的孩子,就知道能自我激发起来是多么难!而有些孩子天生就不用外部激发,自我就认知到自己该干啥。天生的优秀孩子实在太少!大多数是那种你无论如何教育都扭转不过来的,只能等哪天突然领悟了!
激发了第一能量,再激发第二能量!何谓第二能量?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先秦史》第十一节:秦之灭六国,盖始基于魏冉,而后成于吕不韦、李斯。周边的亲人、追随者激发起来,成为第二波能量。
除此之外,自我努力加上客观形势便利,成就了万世帝业。
周分封后,开始晋国强大,后由于晋国被三分,变弱,由此,秦强大成为必然。秦国地势形便,攻人易人攻之难,此其一;其二:国风淳朴,重实效,民风勤勉,而楚人懒惰偷生,齐国人殷富工商盛行,农民贫,三晋地狭人稠,爱生事。只有秦国人勇敢朴实,勤勉。优于其他国风;其三:秦国能用法家之说,重实效,重农桑,重兵役。《荀子.强国》记载:入秦何见?其固塞险,形势便,山川林古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民风,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古之吏也……原文见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先秦史》第十一节,秦灭六国。
此内因加外因,势成佳业!
及到秦始皇,再奋发图强,采用正确的策略,发兵收服其他没落之六国,如探囊取物也!
4、对秦始皇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对秦始皇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有人说是吕不韦,他是仲父,又是其老师,无可否认,吕不韦对秦始皇有一定的影响,但还不是对秦始皇影响最大的人。从秦国奋发图强时,秦国国君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愿意亲自接见来自各地的门客,且见面第一句总是:“先生有何教寡人?”
周王朝自从实行分封制后,国家四分五裂,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学说门派林立,百花争艳,诸如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鬼谷子、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代表的杂家等。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秦始皇,饱览各派学说,然儒家空泛大,难以实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解决问题,六国之间征伐日甚,不现实;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养生可以,治理国家只会走向另一个周王朝,秦国正是用了商鞅的变法强大,因为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法家开创者,至秦始皇已历经多世。当时法家继承者有韩非等人,自从读了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便与韩非心有戚戚焉,请李斯到韩国延请韩非,韩王害怕韩非为秦王所用,不放韩非到秦国,秦始皇大怒,派几十万大军压境,韩王不得已放韩非到秦国。韩非批判不能一味崇尚远古,认为事务不断发展进化,应该根据当代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法,否则就是倒退。举例如远古住到树上、钻木取火,当代就不宜如此;韩非对治理国家的思想见解非常独到,提出了法、术、势学说,认为应该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结合起来,商君之法规定斩敌首级可以当俸禄五十石的官,斩敌首只需要勇力即可,当官要凭智慧。因此,怎么能让一个勇武有余的人去做需要脑子思考的事情呢?商君讲法治而不讲术治,打胜仗的人获利而不利于君主统治!对于申不害只讲术而不讲法,也不可取,申不害在韩国用术很多,但法令经常改变,官员无法执法到底,而民众犯法越来越多。韩非认为法是官吏据以办事的规章,术是人君统治的手段;法是主要的,需术来补充,除了法、术外,还要有势,即威势,国君需有威势,国君无威势则就算尧舜再世也治理不好国家。韩非主张性恶论,需用刑法镇压人民。
根据秦朝历史,可以看到,秦始皇基本上都采用了韩非的主张,用法、术、势治理国家和大臣,并采用严苛的刑罚,使得民惧上日甚;其方法在扫平六国时可用,但统一后,则需要采用宽宥策略,一味严苛导致民众很快反叛。
可见,韩非是对秦始皇影响最大的人!
5、焚书坑儒之谜?
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窃以为实为愚昧,原来焚书是李斯提出,李斯何许人也?开始是吕不韦的门客,后凭一篇《谏逐客书》声名大振,被秦始皇重用,这篇谏逐客书,使得秦始皇收回刚刚发布的逐客令。后李斯贵为丞相,上书秦始皇,说天下初定,众多儒生因为读过《诗》、《书》评头论足,祸乱百姓,要求焚烧秦国以外的儒家、诸子百家著作。只允许博士官收藏书籍,留下医药、农、制造业等书籍。焚书之事,如果是为了统一小篆文字,倒情有可原,如果确是焚烧了大量书籍,实在是损失惨重,到今日,其他六国及诸子百家言论不见彰于天下,历史百代发展,风云际会才能有诸子百家言论出现,却将这些宝贵财富焚烧殆尽,不留任何痕迹,实在是一种倒退。坑儒的事情是因为有许多宣称自己可以寻得仙人、仙丹的道士儒生,骗得秦始皇巨资,而一无所获,怕被追究责任而逃匿,秦始皇大怒,免得这些人再去骗人,搜索了当时还在咸阳的一批这些人,全部坑杀。由此可见秦始皇此时已经日益骄甚。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用宠臣李斯建议而犯下的错误。
6、继承人之谜?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一直扶植扶苏为继承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扶苏在秦始皇死前被贬去守边关,而秦始皇为了破民间盛传当年“祖龙死”谣言,打算巡游天下,临行时,胡亥要求一同前往,于是带了李斯、赵高、胡亥等人。秦始皇临死给扶苏写了诏书,希望他回来奔丧;而后赵高与李斯、胡亥密谋更换诏书内容,反而罗织罪名命其自杀;并假传圣旨立胡亥为新帝。
从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的情况来看,极有可能胡亥即位是其真实意图不是没有可能,首先,为何他没有带着扶苏出游?偏偏带了胡亥?在出游的长达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难免胡亥与秦始皇父子情深日重,使的秦始皇在最后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把帝位传给胡亥?
胡亥在之后的厚葬过程中,也算是对秦始皇不错,埋了很多金银珠宝在坟墓里。
胡亥这个名字很奇怪,据说是秦始皇的一个生前很得宠的妃子所生,称胡姬,是为了标注这个孩子是胡姬所生,所以取名胡亥么?胡亥,胡姬的孩子?
秦始皇为什么贬了扶苏?据史料记载因为扶苏崇尚儒家,因上书提醒秦始皇,应实行儒家仁义,避免暴乱而遭秦始皇反感被贬蛮荒;明知道秦始皇尊法家,与儒家格格不入,反而触怒天颜,扶苏与胡亥相比,更加实在,但情商不如胡亥高,但扶苏此言或许真是体察民情已久,不得不发?
秦始皇杀扶苏的原因是什么?扶苏推崇儒家思想,秦始皇如果希望继续沿用法家人物及思想治理国家,绝对不会让扶苏即位,担心扶苏叛乱,死前下诏扶苏自裁极有可能;
胡亥登基正是他要的结果,胡亥在登基后继续了法家治理国家的路线,也因此加速了秦国的灭亡时间。
立国靠法,而治国则需要变通、仁术,或许这是伟大的秦国建立后为后世汉朝留下的宝贵教训和经验!
7、死因之谜?
有各种分析认为秦始皇的死未必是真病死,郭沫若曾认为秦始皇死时耳内穿钉,流出黑血,认为极有可能是赵高害死。
这种说法只能是戏说,上不了正史。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赵高害死的,且作为儿子胡亥在侧,李斯在侧,赵高一个宦官敢置秦始皇死地,这两个人肯定不答应,再者,秦始皇活着时极宠信重用赵高,赵高没必要害死秦始皇,反而秦始皇死后,他的地位岌岌可危。秦始皇由于病重去世,如《史记》记载或确实是事实。秦始皇死时活了五十岁,年纪不大,但比起他的父亲,还是寿命长一些,他的父亲子楚最多也就活了三十多,因此,秦始皇到底谁的孩子?从这个寿命的遗传基因来看,他继承了秦庄襄王的短寿基因,结果不证自明。
秦始皇留下诸多谜团,皆因他推崇法家法、术、势思想,甚至后期,行踪不定,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导致他的意愿无人知晓,活着时忌讳谈死,心性要强,仓促离世,留下诸多遗憾和谜团。
END
图文编辑
职场公会
招聘专栏
近期联通营业厅招聘工作人员,年龄要求22-40岁;中专以上学历,能听懂上海话者优先;薪资-;目前闵行、浦东区招聘,愿意去这两个区上班的投简历。
联通楼宇业务推广人员招聘,年龄要求22-40岁;中专以上学历,薪资-;
以上两个岗位可接受实习生。
简历投递:ryerye76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