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消费市场有很多很多的补钙产品,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正确的补钙制剂,有的消费者甚至被所谓的补钙产品所危害,吃吃就吃出很多的毛病来。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尤其是有的家长,非常听医生的话,可以把医生的话当圣旨,叫他怎么吃就怎么吃,可当吃出问题来的时候殊不知最大祸首。
现在很多小孩都需要补钙来促进他的生长发育,当家长去咨询医生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你去买什么什么牌子的钙给你小孩吃吃,但是不可以多吃,通常家长不会追问医生为什么不可以多吃哪些补钙的产品,可他也不会告诉你是为什么不可以多吃。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该如何选择正确的补钙产品,希望能帮助到消费者正确去选择补钙的产品。
1.首先我们来看人体为什么会缺钙?
中国人普遍缺钙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黄种人的身体素质和遗传有关。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体缺钙含量有明显不同,除了在饮食、生活习惯、光照等方面存在差别外,遗传也起重要作用。在非洲骨质疏松非常罕见,据有关资料统计,白种人骨钙含量明显低于黑种人,而黄种人则明显低于白种人。
(2)饮食结构不合理。中国人乳制品摄入过少,食物中钙含量低,而蔬菜摄入较多,使草酸、植物酸纤维摄入相对较多,影响了钙在肠道的吸收。
(3)运动量小。尤其是户外活动少,日光照射少,使钙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妇女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影响了钙的代谢。
(4)污染使人的生理机能降低。土地的肥沃程度、动物的饲料营养是否完全等,直接影响着人的食物质量,这也是造成缺钙的原因之一。
2.钙在市场上可分为三种PH值
PH值:(4.0-6.6之间)酸性的钙
(7.6-10.0之间)碱性的钙
(7.0之间)中性的钙
现在市场当中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吃的补钙产品没有作用,有的还吃出各种症状出来,如:肾结石、膀胱结石、关节炎、胃痛等等这一部分,患者跟所服用的产品是有关系的。因为每一个人他的身体体质不同,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应该处于酸碱平衡的状态,可是在生活当中很少很少会有这样的体质,大部分都是偏酸性体质,而这样的体质很容易让身体病变,许多病菌就此不断滋生,而你的抵抗力阻止不了病菌的浸入,所以严重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下面大家来看看几张图片,
从左至右,第一杯是酸性的钙,第二杯是弱碱性的钙(杯里还有漂浮物,不易溶解,可想而知,当你服用的时候如果是黏附在我们的胃肠道上面会导致什么?又不容易溶解,你自己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从左至右:第一杯是中性的钙:此钙比较温和,适用于任何人群任、何年龄、在任何时间服用,70岁以上的老人服用6-8个月,骨密度可恢复到90%以上(堪称天下第一钙)。第二杯是弱碱性的钙,第三杯是碱性的钙(也有沉淀物、漂浮物)
如果你自己家里也有补钙产品,请你自己做做钙实验看看你所用的补钙产品是否安全,教大家如何做钙的实验:
a、工具:一瓶娃哈哈矿泉水、一个玻璃杯、一张PH值表、一瓶PH值试剂、一根小棒(搅拌所用)、你自己服用的钙一颗
b、操作方法:先将娃哈哈矿泉水倒半杯在玻璃杯里,然后把你自己服用的钙放进去,不管你的钙是液体的钙(直接倒进去)、是颗粒的钙(磨成粉放进去)、是胶囊的钙(把壳去掉)、还是灌装粉末的钙,一般以一颗、一支或一粒为单位。然后搅拌一下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在杯子里有沉淀物、有漂浮物,不容易溶解。再杯子里滴上3-4滴PH值试剂,然后搅拌,再次观察它的变化,拿出你的PH试剂表,根据PH值标准来对照它的颜色看看是什么性质的钙,
PH值:(4.0-6.6之间)酸性的钙(服用多了会有关节炎)
(7.6-10.0之间)碱性的钙(服用多了会有肾结石、膀胱结石)
(7.0之间)中性的钙
如果你做实验做出来的钙是中性的钙,那恭喜你,你吃对了钙,因为中性的钙它比较温和,适合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可以服用此钙。它不会伤害到我们的胃肠道。但是你要考核它的被吸收率,也就是说能否被我们身体所吸收,能否补到骨骼里面去,这些是我们所考核的补钙标准。
3.钙与人体健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之一,在人体内总量约为1~2千克,约占体重的2%,其中99%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仅1%左右分布在细胞外液,即血液和软组织的细胞间液中。虽然细胞外液中的钙只占总量的1%,但是维持人体所有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都要依赖钙的存在。钙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等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缺钙可以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出现鸡胸、牙齿稀疏、身材矮小、畸形、佝偻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易骨折等疾病。
(2)钙参与神经传导,维持心跳节律并有镇静作用。缺钙可以引起小儿夜惊、烦躁、抽搐多汗、疲劳等。
(3)心脏的收缩与舒张都离不开钙的参与。钙通过细胞内信号传递激活酶的过程,保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4)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快速反应的生化过程,钙几乎参与凝血的每一个过程。严重缺钙的妇女可导致月经过多、流血不止。
(5)钙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渗出,控制炎症和水肿。缺钙会引起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根据科学家不完全统计,人类有50多种疾病与缺钙有关,因此科学补钙尤为重要。
4.如何科学补钙
(1)科学的饮食,膳食平衡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
A、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各种乳制品、虾皮、海产品、芝麻、榛子一类的坚果、豆类及豆制品。
B、适量的蛋白质可以增加钙的吸收。
C、过量的脂肪会影响钙的吸收。
D、含草酸过多的食物影响钙的吸收。
(2)合理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
运动可以促使钙在骨骼上的沉积,同时日光可以使皮肤分泌7-脱氢胆固醇变为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3)科学合理地补钙
全国营养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饮食中的钙含量仅为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毫克标准的一半,孕妇、老年人及病人相差的就更多,所以对于缺钙的人群来说仅仅食补是不够的,选用高品质、低价位的新型补钙剂——钙维康胶囊是缺钙及预防缺钙人群的最好选择。钙维康胶囊每次1粒、每日1-2次就可以解决由于缺钙带来的一切烦恼。
5.科学补钙刻不容缓
(1)每人每天需摄入多少钙?
人体每日所需钙量随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异。小于6个月婴儿每日需毫克,6~12月婴儿每日需毫克,1~12岁儿童每日需毫克,青少年每日需要毫克,成人每日需毫克,孕产妇、更年期妇女及老年人每日需毫克。
钙每日摄入量的国家推荐标准:
年龄段
6个月婴儿
6~12个月婴儿
1~12岁儿童
青少年
成年人
孕产妇更年期妇女老年人
钙摄入量/日
毫克
毫克
毫克
毫克
毫克
毫克
(2)中国人是否缺钙?
中国人普遍缺钙,但缺钙原因很多,主要是黄种人的身体素质和遗传有关;其次是饮食习惯中乳制品摄入过少,钙含量少的谷物、蔬菜摄入较多,从食物中每人日平均的钙摄入量为毫克,只达到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每日钙供给量标准的50%;再次是日照、户外运动少等都是我国人群严重缺钙的原因。我国属于低钙摄入国家。
(3)每日喝奶是否能补够所需钙量?
牛奶是一种富含钙质的食品,每毫升含钙为毫克,但即使每日喝奶也达不到钙摄入量标准。所以只靠喝奶补钙是远远不够的。
(4)每日膳食中的钙够用吗?
远远不够。因为我国人民的膳食主要以米、面、蔬菜、肉等为主,这些事物中含钙量很低。人日平均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只能达到所需钙量的50%左右。
(5)缺钙会引发何种疾病和症状?
据科学家统计,人类有50多种疾病与缺钙有关,如佝偻病、婴儿发育迟缓、智能低下、厌食、软骨化症、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颈椎病、关节病、关节炎、大骨节病、骨折、肩周炎、腰腿痛、肌肉痉挛、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疲劳乏力、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齿松、龋齿、脱发、掉牙、肿瘤等。
(6)不同人群缺钙会造成多种不良结果
婴幼儿:易惊、多汗、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颅骨软化、出牙延迟、卤门晚闭、枕秃、严重者鸡胸、“O”形腿成“X”形腿。
青少年:佝偻病、身高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夜间盗汗、手足抽搐、厌食、便秘、烦躁不安、严重者会骨骼畸形、甚至对智力发育产生影响。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出现小腿抽筋、下肢水肿、腰背酸痛、人体虚胖、倦怠乏力、还可出现情绪异常、甚至可引起血压升高。哺乳期妇女缺钙可使乳汁质量下降而影响婴儿生长,导致体弱多病、发育迟缓,严重的造成佝偻病。母亲自身会患骨质疏松、牙齿松动、腰酸腿疼等疾病。
妇女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钙大量流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更易因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等。
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率下降,使骨钙丢失速度增加,骨骼储存减少,造成骨质疏松、钙代谢紊乱,出现老年退行性病变及各种老年病。
(7)运动是否可以代替补钙?
虽然运动可以保护骨质、减少骨折的可能性,甚至可刺激骨骼形成,但当体内骨钙缺乏时,你用什么来增强体质及强壮骨骼呢?尤其是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已严重缺钙,如不给予必要的补充,仅靠运动是不行的。
(8)缺钙症状消失了是否就不需要继续服用补钙剂了?
仍然需要继续服用。因为补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钙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另外,从自然界摄取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目前我国膳食中每日供钙量仅为人体需要量的一半,因此另一半还需要长期补下去。
(9)如何科学合理地补钙
A、年轻时注意增加钙储存,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国家推荐的标准。
B、合理调整膳食结构,维持人体钙平衡。
C、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
D、及时有效补充钙,选择好的补钙剂:
a)首先选择元素钙含量高、吸收好的钙(各种钙每毫克含元素钙的比例为:碳酸钙40毫克,乳酸钙13毫克,葡萄糖酸钙9毫克,醋酸钙23毫克,L-苏糖酸钙13毫克)。人体对不同钙盐的吸收率分别为碳酸钙39%,乳酸钙32%,醋酸钙的32%,牛奶钙30%,草酸钙30%,葡萄糖酸钙27%。
表一、不同钙盐每毫克含钙量的比较
碳酸钙
乳酸钙
葡萄糖酸钙
醋酸钙
L-苏糖酸钙
40
13
9
23
13
表二、人体对不同钙盐的吸收率
碳酸钙
乳酸钙
醋酸钙
牛奶钙
草酸钙
葡萄糖酸钙
39
32
32
30
30
27
b)选择无污染的钙。
c)不仅要看钙的含量,关键还要看吸收。要看研发单位的背景、配方、生产工艺等是否具有高科技能力及手段,看配方中酸碱度,吸收等是否最适合中国人。
d)要做性价比。不要光看单个包装价位低、体积大;还要看可以服用多长时间,每月用量需要多少钱。
6、糖尿病与钙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代谢紊乱,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论是I型还是II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钙代谢异常、骨质丢失渐多而造成的体内钙质不足,因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钙,而且还会随着糖尿病发病时间的延长和症状的加重而加重。钙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和下述几方面有关:
(1)钙在发挥胰岛素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血糖、尿糖升高症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产生的,因钙在胰岛素分泌、细胞内传递和发挥胰岛素功能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细胞外钙水平下降时,会影响到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内持续高钙时,肌体会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有胰岛素分泌,但血糖水平仍然不能维持正常,糖尿病症状会加重。另一方面,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钙三醇活性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可以加重负钙平衡(当肌体吸收钙小于排泄钙时称为负钙平衡)和骨钙游离,使骨内钙减少,出现吸收小于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当骨钙含量减低,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甚至发生骨折。目前在胰岛素中已发现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当充分供给钙和维生素D时,可以促进胰岛素最大程度地分泌。维生素D和血清钙水平与胰岛素的正常敏感性有关。
(2)肾脏与钙代谢的关系
肾脏是钙排出的主要途径,每日从肾小球过滤的钙量可达10克,但99%以上被重新吸收,每日仅有-毫克的钙从尿液中排出。而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增高,尿糖也增多,继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炎、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白内障、糖尿病性肾病、甚至恶化成尿毒症。由于尿糖高而导致高渗性利尿使尿量增多,随着含糖的高渗尿液排出,大量的钙、磷、镁也同时从尿中排出,同时高尿糖还降低了肾小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使糖尿病患者出现钙、磷的负平衡,即过多的尿钙丢失,使钙排出多于吸收。这时候,为了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需要,就要动用骨库的钙来维持体内的血钙平衡,缓慢持续地运用骨钙,终究会使骨钙亏空,而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变化。当血钙水平下降时,可使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增加,糖尿病患者多有手足抽搐,也是这个原因。
(3)钙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除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代谢异常外,还存在着骨代谢的异常。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者,都有骨代谢及钙、磷、镁代谢紊乱状况。这些无机盐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对身体结构和功能均起着重要作用,丢失过量,临床表现为负钙平衡,骨含量减低,甚至发生骨折。糖尿病的钙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当胰岛素不足时,骨基质的合成减少,最后也可导致骨量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合理地补钙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有助于防止骨钙丢失、骨质疏松,有利于保持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差,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提高肌体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调整胰岛素的磷化作用和糖代谢率,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钙摄入量应大于0毫克,绝经期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量最好达到-毫克,钙剂最好与饭同时服用,有专家指出,钙剂与饭同食比餐后服用吸收率可增加20%。
总之,科学合理地补钙对糖尿病病人钙代谢紊乱的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7、男性应早防骨质疏松
与女性相比,男性骨质疏松发生较早,往往自中年期(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骨量减少,如果在这之后的十年内未能给予重视和防治,那么自50岁后骨量丢失就更为明显,流失速度加快,易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男性的骨架较女性大,横截面积也比女性大25-30%左右,因此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几率要低于女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却比女性为明显,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因此男性骨质疏松应及早预防。
首先,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这样方能获得更大峰值骨量。要做到这点应多做户外活动,通过阳光的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体内VitD,这样就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建立较高的峰值骨量。青春期是骨量增加最为显著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维持钙平衡所需要钙量较小,每日仅需-mg,因而此期无需过多补钙。促进青春期骨量增加,重在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因此,青年人应注意工作之余开展各项有益的体育运动,以此来增大骨量,为中年后减缓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础。
中年是人生最劳碌的时期,应注意去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率偏高;而有长期吸咽,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此外,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症、阿锹森病、多发性骨瘤、白血症、关节疾病等)容易合并继发性骨质疏松;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纳、肝素、华法令等)可致骨质疏松。在这些危险因素中,能够被有效控制的是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谨慎用药。针对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只要思想重视并有决心,做起来并非很困难。在上述药物的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必要时适量补充VitD和钙剂,减少骨量丢失。
中老年人应重视钙的摄入。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人群由于饮食结构中奶制品少,食物中钙含量相对较低,而中老年人需钙量又较青年人为高,因此约有半数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钙缺乏。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或服些补钙剂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