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力匕
穿越皖南川藏线■吴益宝
阝勹
廴匚
皖南川藏线近几年越来越火,一入秋,朋友圈便不时地活跃着她的身影,随着季节的走深,她的热度不断上升,层林尽染的群山,波光潋滟的青龙湾、惊险刺激的桃岭公路、风景如画的水墨汀溪、翠竹连绵的月亮湾……一切都那么让人心醉,况且还有那有着火一般热情的落羽杉,诱惑真的难以抗拒了。初冬一个周末,开车和老婆前往。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她东起宁国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全程长约公里,离我们这儿开车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因为近并不需要做什么攻略,担心堵车,问了一下多次前往的人,说是从宁国这边进山可能会避开拥堵,于是选择了东进西出。车入山中不需要起早,八点出发,九点半便下了高速,沿着导航的指引,顺利进入川藏线。入口处很不起眼,窄窄的路,左手边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皖南川藏线入口,旁边并没有合适的停车位置,刚想寻一个地方停车留影,后面的车便叫起来,于是就被裹着向前走了。车基本上都是外地牌照,看来大家都是慕名来访的。一入川藏线,四周便是连绵的群山,眼睛就有些不够用了,季节已贴心将暖色的衣衫悄悄地披在山的身上,那色彩绝不单调,有红有黄有紫有灰等,各种色彩有时看似无序混一起,那一处山便格外热闹起来,色与色之间也好像有些争奇斗艳的意思了,大多时候各种色彩还是有序铺开着,不愿换装的绿也老成了许多,甘愿成了各种暖色的陪衬,群山这时已成了秋精心绘制美图的画布。路并不宽,这样的路对开车的人来说有些残忍了,并不能尽兴浏览窗外美景,好在大多时候每到一处景致相对集中处,便建有一个观景台,可以停车揽景,只可惜观景台都很小,停不了多少车,所以我们错过了很多观景台。好在我们此行主要是奔着落羽杉去的。走马观花依次经过储家滩及青龙湾休闲胜地,都是有山有水有故事,让人好生向往,储家滩临水的草坪上,见到很多一家老小悠闲团坐于在湖边,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时光在这时走得很慢,很从容。车过青龙湾,时间已是中午,路上民宿餐饮很多,原本想着先吃午饭再赶路,但心里惦记着落羽杉,便一个劲地向方塘赶去。火红的落羽杉车越来越多,离落羽杉景区大约还有5公里左右时,车便开不动了,导航上显示是刺眼的红色,堵也没有完全堵死,不时还能挪一小截,心开始揪着,盼着路能早点顺畅,但事与愿违,开着开着,车便动不了了,有的人见一时无法通车,车上只留下驾驶员,其它人弃车步行前往,看了一下导航,此时离目的地大约只有2.5公里左右了。莫不是落羽杉在耍小性子?故意为难慕名而来的人,借机考验一下拜访者的耐心和诚意。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车半天挪一截,前进速度让人绝望,肚子早就提意见了,堵车处恰有一小土菜饭,于是艰难地将车挪到路边,想先填饱肚子,然而捷足先登的游客早将这里能吃的扫荡一空了。正绝望着,有人忽然叫,后面有落羽杉,心里一动,赶紧转到后面,果然一小片落羽杉静静地立在水中,只是可惜那落羽杉颜色并不耀眼,青中泛红,红得并不果断透彻,好像有些欲说还休的意思,水也很浅,水面浮着些落羽杉的叶子,细碎而繁琐,如同轻轻告别,又似绵绵絮语,一叶小舟停在岸边,周边并没有人,一切都是静静的,这情境让你觉得这小舟原本就该在那儿的。“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句便自然到了嘴边,那小舟似乎是再为古诗作着贴切而暖心的注释呢。我忽然觉着这里的落羽杉些有脉脉含情的意思了。回到路上,路忽然就通了,顺着车流一路前开,声音越来越嘈杂,人也越来多,一会儿前方忽然出现了火一般炫丽的色彩。我明白那便是让人梦牵魂绕的落羽杉了。大片大片的落羽杉立在水中,红得像火,灼灼夺目,心刹时就被那独特的色彩填满,激情迅速燃烧着。美,真美!心里不住赞叹着,目光忘情地向前延伸,燃烧的激情也正顺着火红颜色的不断升着温,远方是山,山有些不近人情,用无边的苍翠将大片的火红断然阻断,激情在苍翠屏障前戛然而止,那时不免有失落,一下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你对山不免有些生气,责备它无情,其实正是有周围无尽的苍翠才映衬出这落羽杉惊心动魄的美来。游客的脸都是红通通的,眼里也满是燃烧的激情。落羽杉就是一幅重彩的油画。色彩太浓了,浓得化不开,但却绝不让人生厌,是那种口味有些重但却是你喜欢的感觉,她们有些招摇,有些放肆,神采飞扬地站在秋光中,把方塘这一片天地渲染得火红而热闹。我忽然明白了,先前看到并不红透的落羽杉是个引子,如同一篇精彩的文章,前面总是要有点铺垫的,这里才是正题。景区宣传牌上介绍:落羽杉占地约公顷,4年当地企业在此投资种植了千亩红豆杉,因红豆杉是喜阴的,所以又种了落羽杉来为红豆杉幼苗遮阴,后青龙湾水库蓄水水位逐年提升,红豆杉因不能适应长期水中浸泡,无一存活,而也之配套种的落羽杉却顽强的生存下来,最终形成了这片独特的风景,如此看来,这落羽杉美得益于上天的眷顾。慕名而来,按说该乘船深入林间,好美美地体验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但看着长长的候船队伍,又看看时间,只好轻叹一口气,依依与落羽杉作别。上车后,随着车流向西开,目光还不时瞟向落羽杉,地势越来越高,落羽杉却更突出其整体美来,勉强在边上找个位置,停车观赏,一大片红嵌在青山绿水和蓝天白水间,那么协调、那么热烈,这实在是一场色彩的盛会,有人说这是川藏线上“喀纳斯”,我觉得这就是一幅画,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我又突然领悟,这儿该是文章结尾,落羽杉写了篇绝美的文章,善始善终,文章很圆满,但对看文章的人却不免有些残忍,总是看不够,却又带不走,心于是总被那片火红牵拽着。一路上我眼前还不时幻出那大片大片的火红来。板桥的一晚一早车进板桥,天已黑了,不想太赶了,于是决定在板桥镇上住宿。没成想旅店都是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价钱也公道,条件也不错,暗叹运气不错,欣然入住。山间晚上气温低,走在路上已觉丝丝寒意,等到坐在小饭店里才想起来,中午到现在一直没有吃正餐,已是饥肠辘辘,老婆让店家烧了半只鸡,一个锅子,一盘青菜,又让店家烧了一壶老酒,腾腾的热气中,一杯老酒下肚,疲乏立刻少了许多,酒越喝越热,菜越吃越暖,想想白天的景,看看天上的星,美!饭后和老婆在街上逛了一下,板桥的晚上很安静,路上没什么人,也没有光怪陆离的彩灯,只有山风和树在悄悄地说着情话。该是农历月末,天上并不见月,星星倒是很大很亮,也看得格外清晰,闪着眼,有些调皮,又透着安静,四周静悄悄的,白天见的山也隐去了轮廓,一会儿星星似乎也有些困了,少了些亮光,我知道板桥该休息了。夜里很静,我睡得很沉。天亮时分忽远忽近高高低低的鸡鸣声将我叫醒,老婆还在睡,我蹑手蹑脚洗漱下楼。板桥的早晨很清静。薄薄的轻雾若有若无的笼着,一切都是刚刚睡醒的样子。空气分外清新,深深地吸了几口,身体已是通透了许多。太阳已将对面山的上半部铺上了暖暖的金光,红黄绿等色彩在太阳渲染下有些耀眼,随着太阳不断升高,光和影在对面的山上也演绎出有趣的变化来,明亮的部分越来越多,暗沉的颜色越来越少,整个山就如一幅渐次展开的巨型画卷。东边的山还笼在薄薄的雾气中,那雾时而聚在一起,缠绕着山体,如同轻纱羽衣上软软的腰带,时而带子散了,薄纱似的雾四处弥漫,山便又如同带着朦胧面纱的少女,隐隐地还有着些羞涩。旁边就是小溪,水已并不丰盈,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并不丰盈的水在鹅卵石间流淌着,发出哗哗哗的声音,那声音清亮悦耳,是水和石子奏响的美妙音乐,那水是清澈而透明的,隔着薄薄的雾气也能感受到她的清纯。桥这边的水却蓄积起来,成了一个并不太大的塘,一叶小舟荡于溪上,舟上三人,般夫一人情侣一对,那对情侣忘情拍着照,船夫间或摇着船,细碎的波纹轻轻地扩散着,薄雾在水面沉浮着,半梦半醒的,久了分不清是梦还是真。薄雾中的板桥就像一个正在梳妆的女子,优雅而沉静。老婆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静静地看着,忘了拍照。太阳又升高了些,雾渐渐散去,一切真切了许多。溪边有菊花园,很大一片,黄灿灿的真耀人眼,信步走入其间,花已全开,金黄叶子舒展着,层层叠叠的,点点露珠沾在叶间,珍珠一般晶莹剔透,抬头望望周边的青山,低头看看眼下的菊花,“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不免浮于心上。江南的桥总是那么婉约,有水浸润桥似乎都有灵性和故事,桥和蓝天都映在水中,最简单的几个桥孔就能在水中勾画出让人心动的画图来,更何况还有远山的相衬。呆呆地立在桥下,又一次失了神。桥孔处有人在播放音乐,是《天路》,音乐真的很美妙,文字无能为力的时候,音乐能打通情景交流通道,让情绪和景致慢慢交流,那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有时妙不可言。时间不早了,还得翻越桃岭公路呢。踩着音乐的节奏,依依与板桥作别。难过的六道岭桃岭公路在泾县境内,以险峻著称,全长约18公里。据介绍桃岭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泾县县委书记王乐平带领桃岭人民用了四年多时间修建而成,这条公路连起几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上下坡均有10多公里,它打通了大山与外界的联系,结束了山里的人祖祖与世隔绝的状况,所以当地称桃岭公路为幸福路。桃岭公路最险的就是六道岭了,六道岭山路狭窄,基本上就是两车相错的宽度,路绕着山盘旋而上,弯弯曲曲的,窄窄的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峻峋山体,稍不注意车就会发生碰擦,这山路对车技确实是个考验。我的车是两厢车,小巧灵活,我自认为车技也还不错,桃岭公路对我来说该是小菜一碟。上了六道岭,起初还好,车基本上能正常慢速行驶,随着山路上升,车便越开越慢了,我也注意到,靠近悬崖这边的金属护栏上有许多摩擦的痕迹,那该都是两车相会时留下的印子吧。事先我是设了导航的,导航目标是六道岭观景台,我一直误以为六道岭观景台是个大大的平台,可以停车,现在想来我真的是太笨了,为此我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七弯八拐,车终于开到了高处,导航显示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拐过一个急弯,前面的车忽然停在路边,而它的前方还是空的,一刹那我以为是那人不规矩,看到了美景随意停车观景的,于是我立马打了方向,向对向车道开过去,刚驶入对向车道,看到前方好像驶过来一辆车,我一慌,立马想倒回去,但后面的车已将刚才我的位置填满了,我看前方有空地,目测我的车完全可以塞进去,便又向右急打方向,这时前方忽然闪出了人,拦住车头,大声喝斥:“哪有你这么开车的?没看到前面都堵着啊?”我刚想辩解,后面又有人在叫:“**,他刮了你的车,不能叫他走。”瞬间一大伙人就围了过来,我有些慌张,那时还想把车挤到前方空闲处,但那一大伙人已经围住我不能动了,一中年男子站在我的车旁,指着我,对着他的同伙叫:不能让他走,叫他赔。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拿着手机不停地对我拍,嘴里还絮絮叨叨地叫个不停。我自觉理亏,赶紧下车,但对蹭了旁边车的事我有些不信,一点感觉也没有啊,下车一看,确实蹭了,该是刚才急打方向时后视镜带了一下,对方是白色的尼桑车,车上有浅浅的印记,非常淡,客观地说不用心是看不出来的,那驾驶员堵在车上下不来,被同伙一煽动,有些激动,在车上不停对着我挥着手,我这时明白了,我遇上了一个外出游玩的团队,前前后后大约有四五辆车都是他们的人,其中一辆是小型中巴,很多人都在嚷,叫他赔,叫他赔。我挤到驾驶员身旁,努力向他解释:“我真不是想超车,我只是以为还没有到六道岭,我以为你们是停在路边观景的……”,“别费话了,哪里你这么开车的,刮了我车你说怎么办吧?”“怎么办,我赔,”那时我真的怕他狮子大开口,“兄弟,咱们都是开车的,只是后视镜带了一下,最多只补个漆就行了,你看多少钱?”后面同伙在叫;“有两处,有两处。”那人想必对刮蹭程度心中也有数,于是顺着后面同伙的话说:“一处,两处元。”我一听有些意外,这样小的印迹如是自己碰的肯定不会打理,元,有些过分了,我刚想说能不能少点,那同伙又在叫:“元太少了,做钣金、烤漆至少元。”我一听赶紧付了钱,前面的人立马散了,我赶紧把车开进了前方自己的车道。还好,万幸的是对向车道一直也没有车开过来,否则真的麻烦了。车当然还是堵着,几乎所有人都立在悬崖边看景,这儿的风景该是很美的,盘旋的公路,尽染的层林,连绵的青山……我一直没下车,所有的景致在我的眼里都没了颜色。一股气始终闷在心中。前后都是那个车队的车,我开得极小心,生怕再惹上麻烦。下山的路依然是堵,堵的心慌,那时我不住地祈愿路尽早通畅,不为别的,只为能尽快摆脱这车队的围困,那些车那些人对我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也加剧了心中的堵。终于下山了,几条岔路后终于摆脱那个车队,松了一口气,但心中依旧是闷。那不住叫嚷着的中年男子,那不停拍照浓妆艳抹的女人,还有那围着我车窜来窜去的一伙人,始终还在我眼前绕着绕去……想起六道岭的我,那时该是有些低声下气的,如一个做错了事的人正接受众人的批判,那些人该是以为他们掌握了正义,以正义名义惩戒我这个素质低下和不守规则的人,我的尊严受到了很大的侮辱。我并不是那样的人,我心中在不住呐喊着。有时高速上行车,一遇堵车,总有一些人通过应急车道拼命向前赶,对此我很是鄙视,甚至总希望交警能给他们重重的惩处,没想到今天我却成了这样的人,只是惩罚我的不是交警。那些人该是认为他们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伸张了正义,惩罚了投机取巧的行为,快乐或许一直会陪伴着他们的行程。我实在不该责怪那些人,如果当时我是个看客,一定会为那些人举动点赞,也会为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受到惩罚而感到快慰。如此想来,我释然了。但这个世界由于误会造成的伤害会有多少?又想起汉字中的“真”与“实”,现实生活中时时通用,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实”为现实,即实际发生的事,是事情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但“实”未必就是“真”,“真”是事情的真像和本质,很多时候“真”隐在事情里面,并不能轻易发觉。难怪有人常说眼见为实未必是实呢!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实在应该更加包容些。郁积胸中的气慢慢消散了,周边又布满了秋天的景色。溪水潺潺的水墨汀溪老婆要去水墨汀溪,水墨汀溪六年前我曾去过,春末夏初去的,那溪流夹在几座大山间,水源自周边的高山群峰,溪水雨天丰盈,无雨则瘦,但因周围峰高岭多,即便冬季,那汀溪也是溪水潺潺,水流不断,上次去时,景区并没有太多开发,游人也不多,但空气是绝佳的。相比较六年前,路有了很大变化,当年这边全是石子路,一路颠簸,现在全都升级为柏油路了,路一直建到景区,沿路两边皆是茶山,高高低低地种满了茶叶,梯田似的,也是一道养眼的风景,路边的房子也都很气派,小别墅一般,比我以前来时漂亮多了。看着平整的柏油路,看着两边漂亮的房子,我想要想富先修路绝对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然越来越火的皖南川藏线旅游对这儿经济的发展肯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停车场似乎还是以前的样子,有些破旧,周边的商店却多了许多。连续晴天,又是初冬之季,景区边溪流中的溪水很细很小,看来景区里那汀溪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水了。并没抱太多奢望,进了景区,游人并不多,或许是时间太迟的缘故吧。走了不远,便见两棵银杏高高地立在路边,那银杏很是高大,一前一后立着,好似迎宾的礼仪先生,偏西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那银杏叶子橙黄通透,把这一小片天也染成了黄色,树的四周落满了黄橙橙的叶子,那叶子静静卧着,不愿离去,似乎对银杏有着不尽的依恋,看着那树,看着那铺满一地树叶,我忽然觉得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告别的仪式,叶子虽有不舍,但更多的却是祝福,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为春泥更护树。银杏边上有两个精巧的秋千,坐的人刚刚离去,那秋千兀自悠然自得前后摇摆着,秋千架下也落满了金黄的叶子,从容的秋光里,那摇摆的秋千,那一地黄叶,似乎正在娓娓地讲述着一个光阴的故事。过了银杏,沿溪前行,溪水果然不多,但我认为也是恰到好处,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酣睡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大多时候那溪水只是在铺满大大小小石头的河床上汩汩地流着,安静而从容,我随处就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水和石子的情话,四周皆是高耸的群山和无边的树木,没什么人,周边极静,清澈透明的水缓缓地流过石子,声音很轻柔很纯净,我的心慢慢地也安静下来,六年了,这里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水依旧那么清,山依然那么高大,石头也好像还是以前样子,但我呢?岁月匆匆,尘土飞扬,无穷尽的欲望,无止休的想法,不时在鞭催着自己,心大多时候都沦为各种欲望的奴仆,浮躁而急切,虽然不住提醒自己要恬淡平和,无奈修养不足,身心总会被一些形形色色诱惑裹挟着,挣扎着行走。一声鸟鸣,打断思绪,抬头看天,鸟已不见了踪影,天上的云在浮动,悠然自得的样子,一会儿到了山峰处,便散了,已近黄昏,那云该不是归了山洞了吧,低头看看潺潺的溪水,不紧不慢地流着,坦然而从容。流水下山非本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把手伸进溪中,清新的感觉传至心间,轻轻地掬了一捧水,那天那云那山那树那秋色便尽在掌间了。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灰,步履轻松了许多。作者简介吴益宝
安徽芜湖人,文学爱好者。身处闹市,常不能心静,希望能在文学苑林中寻到一份清静,觅得一份淡然。近年提笔,时有陋作见于报刊及网络。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