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疫情严重,无法出门,就买了药物治疗”、“因为要上班赚钱,没有时间去治疗,还是吃药省事”、“经济不宽裕,吃药比较省钱”...近期不少患者因为多种原因,选择看上去更加“方便”、“省钱”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反映药物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患者反映出现了疼痛反复的问题。那么,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怎么样?本期直播中李剑主任针对大家关心的吃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李剑主任直播讲解: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怎么样(上)
问题1药物种类有哪些?效果怎么样?李剑主任说到:目前国内国际还没有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特效药,现在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改善血循环的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抗骨质疏松药、非类固醇抗炎类药物、保护关节软骨类药物。
1改善血循环的药物这类药物一般是通过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运流通速度以及流动量,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
2抗凝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针对血液方面的疾病导致血管高凝的状态,高凝状态下,血液就容易发生血栓,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影响血供。使用抗凝药物可以减轻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流通。
3降脂药
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多,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血流阻力,降脂药可以改善血液脂肪含量,可以改善血运问题。
4抗骨质疏松药
老年人对于钙吸收能力逐年下降,骨生成能力远远低于骨吸收、骨凋亡的速度,更容易发生股骨头塌陷,这类药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减缓骨塌陷速度。
5非激素类抗炎止痛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针对股骨头坏死疼痛症状,阻断疼痛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6保护关节软骨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减少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对关节软骨的破坏。
药物因其活血化瘀、保护骨质的功效,对缓解股骨头坏死的症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从根源上治好股骨头坏死,也不能阻止坏死的发展。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根源问题复杂多样,药物治疗作用单一,临床上多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及正确认识。
问题2为什么药物治疗出现疼痛反复的情况?李剑主任说到:出现疼痛反复的情况,是因为药物没有阻断病情发展,等到病情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的引起疼痛的问题就会出现,从而会造成患者疼痛“反复”的错觉!
不同时期的股骨头坏死疼痛原因是不同的:
早期:股骨头缺血后,骨细胞因缺血缺氧逐步死亡,从而引起股骨头内无菌性炎症、积液、水肿等,同时骨内压增高,导致早期患者疼痛不适。
中期:随着骨髓水肿的持续,骨小梁因长期水肿压迫、缺血,发生部分骨小梁断裂,同时部分组织发生粘连,疼痛逐渐加重。
后期:股骨头关节面软骨碎裂、软骨下骨开始塌陷,关节活动时“碰撞”增加,导致摩擦性疼痛以及受限严重。
因此,患者出现疼痛反复的情况,是因为药物只能解决部分早期、早中期血运受损后出现的疼痛症状,却不能治疗坏死,患者本身病情得不到阻断,随着病情实质的不断发展加重,等到中后期由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引起的疼痛问题又会出现。
李剑主任直播讲解: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怎么样(下)
问题3股骨头坏死应该怎么治疗?李剑主任说到:要想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需围绕着股骨头坏死必须要解决三大问题:疼痛受限问题、根源血运受损问题、以及塌陷防治问题。其中“恢复血运阻断坏死机制”和“防治塌陷阻断塌陷机制”是整个治疗中的两大重点关键。
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只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作用单一,无法从根源上恢复血运。同时股骨头结构相对封闭,仅靠药物很难直达病灶点,只有通过融通介入靶向治疗对症恢复受损血运,才能从根源上解除供血受损问题。
防治塌陷的核心在于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平衡骨吸收与骨修复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并没有针对破骨细胞的治疗功效,因此药物对防治塌陷是无效的。医院的防治塌陷治疗,才可以修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有效阻断塌陷机制,加速新骨生成!
问题4药物还要不要继续吃?李剑主任说到:我们不否认药物的效果,但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是对因治疗,无法从根源上解除股骨头坏死机制。
对于想要在短期内改善生活质量,无法出行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吃药来缓解一下症状。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建议吃。要知道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很强的疾病,如果通过吃药掩盖了短期的疼痛,反而容易让患者掉以轻心、任凭疾病发展,最终又要花更大的代价去治疗,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李剑主任解答患者疑问
李剑主任强调: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疑难疾病,治疗应该综合进行,单一药物治疗,看似“方便”、“省钱”,但起不到实质性的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延误保髋最佳时机。同时不建议大家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大量服用某些药物治疗,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增加股骨头坏死治疗的复杂性。
推荐阅读防治塌陷、保髋不置换的最新技术成果:成骨因子技术股骨头坏死各期塌陷防治的意义股骨头坏死“能晚换就晚换,能不换就不换”为响应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特建立疾病网络咨询与预约挂号服务,提供的疾病常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须来院面诊。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