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不当,造成的危害比你想象中还严重

如果宝宝添加辅食没添加好

可能会出现营养素缺乏

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和发育

在临床工作中也会经常见到

有孩子就是因为辅食没有添加好

然后出现的方颅或“鸡胸”的现象

母乳的营养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的需要时

又不能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辅食不当

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在生长发育阶段

出现营养素缺乏

就如比较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首先表现在骨骼的改变上

初期可能只有神经性兴奋增高的表现

如易激惹、烦闹、多汗等

若未经及时补充营养或治疗

就有可能出现颅骨改变

如乒乓球样的感觉

7个月以上的婴儿可能会有方颅畸形

1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会有

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或鸡胸

所以要及早发现

及时的就医和配上合理的饮食营养调理

是可以纠正的

如果是三岁以后那就容易让孩子产生后遗症

采用补充维生素D或钙方法效果不佳

如果是轻度鸡胸

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消失

可以加强体育锻炼

包括扩胸运动、俯卧撑、抬头等运动

如果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容易出现缺铁的问题

辅食添加如果出现问题

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是可能带来营养不均衡

或者营养不良的问题

1、铁缺乏可损害宝宝的认知能力

且在以后补充铁后,也难以恢复

2、铁缺乏可引起心理活动

和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

3、铁缺乏可出现抗感染能力降低

已有研究表明

缺铁可使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免疫反应缺陷,淋巴细胞转化不良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杀菌能力减弱等

导致宝宝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

其次孩子对成人化饮食的接受度也会降低

此外,影响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

更容易食物过敏

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

原则是「抓大放小」

如果我们是在4-6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

那么这段时间本来就是要诱发免疫耐受性

小过敏,脸上长几颗小疹子

并不需要停止

耐受性产生之后

这些食材就会越吃越不过敏

如果只是吃个一两口

基本上不太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就算是轻度过敏

也不需要太在意

可先暂停凶手食物两周

之后把份量减半后再试一次

再吃看看,症状越来越轻微

就没事了

只有发生明显严重过敏的迹象

比如说严重呕吐、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此食物可以等宝宝一岁以后再试看看

比较容易过敏的食物:

海鲜、黄豆制品、鸡蛋、奶粉、水果

宝宝添加辅食的时机

首先第一步我们当然要从辅食的工具说起

像我们成人吃饭离不开锅碗瓢盆

宝宝也是一样的

选择制作宝宝辅食的工具

如:砧板、刀具、分蛋器、蒸锅

搅拌机、过滤网等等

根据制作的辅食类型来进行选择

但是现在工具制作得越来越人性化了

一个工具可以顶好几个工具用

第二步就是要选择当季的辅食食材

如:水果、蔬菜

选择当季是因为这样的话会更加的新鲜

有时候外出家长很想给宝宝

带点水果或者其他食物

混在一起好带,但是串味

分开又繁琐不方便

在这儿我建议用个便携外出储存盒

大容量独立分装

保鲜不串味,不受潮

携带非常的方便

而且清洗也简单

第三步就是正确的加工辅食

辅食加工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蒸和煮

相对于煮来说

蒸对营养的保留程度最高

所以在做泥糊状的辅食时

能用蒸的方法就尽量蒸

煎炸炒这些加工方式

不但会使一些营养物质流失

还容易生成一些有害物质

所以在这儿我不是太建议用这种方式进行加工

勺子的话合适的大小标准

以婴儿能不能张大嘴含进去为准

勺子的材质只要是无害的就可以

但是硅胶勺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因为它比较软不会硌到宝宝的牙

比如硅胶米糊奶瓶

把辅食放在这个类似于奶瓶的容器里面

下面是一个小勺

在喂宝宝吃辅食的时候

只要轻轻一挤辅食就从这里面出来

非常的方便

美国儿科医学会、澳洲婴儿哺育指南

与欧洲大部分的国家

都是建议四到六个月开始为婴儿添加辅食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哺喂至六个月

才开始添加辅食

也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别忘记前提是「纯母乳哺喂」

结论是:

国内妈妈如果纯母乳哺喂

那可以六个月开始

否则通通都是四个月开始比较恰当

为什么呢?

1.四个月的宝宝肠胃道的消化能力已经成熟,对四大类食物都已经可以吸收。

2.按时开始吃辅食,反而可以增加对食物的耐受性,进而减少食物过敏的机率。

3.按时开始吃辅食,对食物接受度高,未来偏食挑食的机率会降低。

也有人问,如果早产呢?基本上四个月大是以矫正年龄来算,也就是从预产期(本来宝宝该出生的日子)开始算四个月。

宝宝有什么样的信号就能添加辅食?

其实宝宝在想要吃食物的时候

身体会发出信号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1、宝宝表现出对辅食的兴趣

当大人吃饭时

宝宝会盯着看

或者有抢食物和勺子的举动

2、唾液分泌量增加

表现为宝宝口水明显增多

宝宝五个月左右开始萌牙

口水增多

同时口水中的唾液淀粉酶含量也增加

提示宝宝可以消化含有淀粉的食物了

3、母乳喂养每天8~10次

人工喂养的孩子奶量超过毫升仍显饥饿

4、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

低体重儿达到6公斤

给足奶量体重仍不长

说明母乳或奶粉中的营养量

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

5、少许帮助可以坐起来

具有一定的手眼协口调能力

如握住奶瓶放进嘴里

6、挺舌反射消失

宝宝不会再用舌头将喂辅食的勺子顶出来

注:其中的第3、4项是判断宝宝

是否开始添加辅食的主要依据

家长经常的会问

如果宝宝到该吃辅食的时候不吃的话

可不可以不用吃?

这肯定是不行的

宝宝到了6个月后

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对营养的需求了

所以不添加辅食是不可以的

1、加辅食要用小勺给宝宝喂食物,刚开始妈妈会发现,宝宝或多或少会将食物顶出或吐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之前的宝宝习惯了吸吮,尚未形成与吞咽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妈妈要耐心多喂几次。

2、一开始只给宝宝喂养一种辅食,让宝宝慢慢适应,然后在增加到两种,三种到多种,在这个过程中,要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jxjz/10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