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疑似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

加主编,谈行情,聊管理,论鸡病,期待与您交流,本文为小编主笔,希望该文章能帮到大家

近期在四川某地地发生了多起以关节肿胀为主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疼痛、瘸腿甚至瘫痪,病鸡跛行、蹲坐,不愿走动,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低下。经剖检发现此次发病疑似病毒性关节炎引起。

一、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特点:

1、病毒性关节炎在我国养殖密集地区流行广泛。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粪便和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是水平传播的主要媒介。呼肠孤病毒多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加重疫情。常与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通过病原分离和流行病学检测表明,我国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率可达30%以上。

2、各种日龄、类型和品系鸡均易感。本病雏鸡最易感,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且水平传播速度快。临床多见于4~16周龄的肉鸡发病,尤其是4~6周龄的肉仔鸡。近期,商品肉鸡和三黄鸡有发病增加趋势。

3、病鸡主要经肠道向外排毒,其次是经上呼吸道排毒。本病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二、临床症状

1、雏鸡多在感染后的3-4周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腱鞘炎。发病初期食欲减退,不愿走动,蹲伏,随后出现跛行。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病鸡通常坐在关节上,驱赶时可见病鸡以趾支撑着地,掌心离地,向前跳动,后期出现足、趾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出现瘫痪,病鸡无法站立。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种鸡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后代,引起后代发病。

2、近期商品肉鸡腿部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在17-18日龄逐渐的出现瘫痪,不能站立,腿部外翻,经检测证实主要与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和发病有关。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坏死、八字腿等症状,死淘率较高。

3、近期有的商品肉食鸡在饲养过程中表现生产性能差,饲料消耗率高,在屠宰时出现腿部附关节上下发紫、变形,影响胴体率,经调查与相关检测证实与病毒性关节炎的感染有关。

4、个别产蛋鸡群也有发病,但发病日龄多在-日龄。病鸡走路不稳,瘫痪,关节扭转弯曲,病鸡不可康复。但鸡群的产蛋率、蛋壳质量、采食量等无明显变化。

三、解剖学诊断

1、病鸡跗关节肿胀,趾屈腱及伸腱(靠近跗关节上部)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病变多为两侧性,有时为单侧性。

2、慢性病例腓肠肌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乃至肌腱与腱鞘发生粘连,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

以上图片可明显的看出,病鸡关节肿大,关节上端有出血。

关节内有渗出液。

关节肌腱处有出血。

肌腱有出血断裂。

四、鉴别诊断

●葡萄球菌病:可引起骨髓炎、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病鸡胸腹部着地,并可从关节液涂片中发现葡萄球菌。

●滑液囊支原体病(MS):趾部肿胀,切开后有渗出物,临床多伴有呼吸道症状出现,不出现关节扭转弯曲。

五、预防措施

1、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切断鸡苗、环境、人员、车辆等外来因素对鸡场的污染;尤其在1-2周降低饲养密度和避免雏鸡与粪便接触。

2、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鸡群抵抗力也是预防病毒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同批次的鸡群发病后,饲养管理水平较好的鸡群,发病率和损失较低。

3、做好种鸡群的免疫工作,保证雏鸡易感阶段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病1日龄雏鸡最易感,且水平传播速度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可降低垂直传播率和水平传播速度。

六、治疗措施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挑出发病鸡只进行隔离饲养,症状严重的应及时淘汰。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以控制葡萄球菌、滑液囊霉形体等病原的继发或并发感染。

---------------------------------

养鸡一路有你,养鸡有我相伴,一路欣赏你的美丽,共同谱写养鸡辉煌。扫描以下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
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yejx/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