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矮,看骨密度测骨龄这项ldquo

知识小编碎碎念:

昨天我们写了一篇:70%发育迟缓都未及时发现!错过最佳干预期父母后悔莫及的文章,结果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咨询,其中关于孩子是否缺钙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儿童体检项目中的一个伪命题:骨密度检测!

有娃的妈妈对于骨密度检测应该都不陌生,不仅成人的体检项目中会有骨密度检测,现在很多儿童体检项目中,也有骨密度检测。

明明早已被多次报道的儿童骨密度测试与微量元素检测,时医院或体检中心,将其当做“创收项目”,列入儿童常规体检项目中:

骨密度检测?一般不需要!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体检项目中,通常被用于判断人体是否缺钙。

如果不是体重过轻、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抗惊厥药物等,或者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神经性厌食、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等),一般不需要检测骨密度。

通常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接受骨密度检查,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密度检测有哪些方法?

各医院采用的骨密度仪不同,各医院测量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

目前在大城市最流行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也就是说,以小剂量的X射线穿透身体,随后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大部分检测仪器选择穿透脚踝或者手掌等较为方便的部位)。

因其精确度高,辐射量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不存在放射源衰变的问题,所以,这种检测方式在我国普及迅速。

而儿童骨密度检测,最多使用的是超声波测定法,也就是使用超声骨密度仪。

因为其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骨密度,原理与B超机类似,有无辐射、操作简便、安全无害的优势。一般只需用检查探头检测孩子的手臂或小腿,安全无创,家长对其接受度较好,常在一些儿童常规体检中被列为必检项目。

此外,还有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和定量CT(QCT)等检测骨密度的方式。

儿童骨密度检测为什么没有意义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身体各方面变化极大,且每个孩子的骨密度值是有差异的,国际上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对于婴儿来说,如果骨密度检测达到成人的正常值,反而证明其钙的吸收力下降。

孩子骨密度本来就较成人疏松,所以一般检测骨密度后,都能查出孩子骨密度偏低,因此给宝宝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意义并不大。

正处于生长旺盛阶段的宝宝,骨密度偏低意味着快速生长过程,是好现象,并不能作为需要补钙的依据,补钙过多非但不能吸收,反而还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既然骨密度检测意义不大,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孩子究竟缺不缺钙呢?

0-2岁的宝宝如果缺钙,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烦躁、枕秃和骨骼的改变。

?3~6个月的宝宝: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颅骨软化);

?8~9个月的宝宝:头颅呈方形(方颅),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

?1岁左右的宝宝:胸部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摔跤;

?1-2岁的宝宝:走路时可能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即“O”型腿或“X”型腿;

?3岁以上的孩子:孩子在3岁以后可能没有上述表现,仅有腿部疼痛的表现或仅留下骨骼改变的后遗症。此外,出牙也可能会延迟。

如果孩子有上述现象,就可以怀疑孩子有缺钙的可能性了。

孩子如何科学补钙

很多时候宝宝“缺钙”不是由于钙摄入不足,而是生长较为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或者可能缺乏维生素D。

因为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钙的吸收;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含钙量也不低,但乳类含维生素D量甚少。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缺少户外活动,或者日照时间不足、不及时补充鱼肝油,或添加辅食后未能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就非常容易有缺钙的表现。

因此,我们建议,要防止宝宝缺钙,可以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保证一定的日照时间。注意紫外线不能穿过玻璃窗,大城市中的高大建筑、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都会阻碍、遮挡紫外线。

在饮食方面,我们建议孕妈妈注意补充营养(如喝牛奶)、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牛奶、鱼肝油、多晒太阳,通过母乳将足够的营养提供给宝宝。

如果宝宝是人工喂养的,可以适量添加鱼肝油;在6个月后,则可以开始添加蛋黄、动物肝脏泥等辅食。

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没有特殊情况,完全不必做骨密度检测或者微量元素检测!

相关链接:

“伪命题”儿童检测专题之1:微量元素被卫计委叫停多年,很多家长却还在给孩子测

粉丝“人生若只如初见、秋醉”向父母堂提问:孩子临睡前经常咬下嘴唇,有的时候需要大人帮忙把嘴掰开才行,是怎么回事?其实,在我们的“宝妈交流群”中,也有许多宝爸宝妈对此展开过讨论。

可能导致宝宝爱咬嘴唇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吸吮欲望

除了爱咬嘴唇,我们还会经常听到宝爸宝妈抱怨“孩子睡觉时吃手指”,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吸吮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其他用来替代吃手指、咬嘴唇的安抚物。

对于正在吃母乳或正在用奶瓶喝配方奶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喂养过程中尽量满足他们的吸吮欲望,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安抚奶嘴;如果孩子年纪渐大,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安抚玩偶,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不要责怪或强行制止。

2.出牙不适

爱咬任何靠近嘴边的东西,本就是出牙期孩子的常见表现。这一阶段,家长可以准备牙胶、凉凉的水果等让孩子啃咬,减轻他们的不适。

3.心理因素

搬家、换房间、主要照顾者发生改变、白天受到惊吓刺激等,都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在紧张或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作用下,孩子很容易出现咬嘴唇、磨牙、拉头发等小动作,如果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反思一下,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如果孩子咬嘴唇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口腔健康,或出现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可以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每天送一本亲子共读好书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五(3月9日)16:00,评论获赞前5名中挑选1名幸运者获得好礼(每人随机1册)。父母堂还为每日积极留言互动的用户增设额外福利,感兴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备注:宝妈交流

《上学去:我的学前技能书》

套装共4册

著者:艾莉森·唐纳德(英)著,亚力克斯·维尔默(英)绘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定价:.6/套(全4册)

内容简介:《上学去:我的学前技能书》(全4册)为儿童准备的学前衔接书,全面解决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需要掌握的生活、交往、解决问题和成长心理准备等关键的四个难题。套书包含:《图书馆来了个熊馆长》、《月亮是奶酪做的吗》、《哈利和华特》、《大小孩托比》,被誉为全球经典学前读物,常销欧美25年,国际阅读协会推荐,每个学校图书馆的必备读物。配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双语主持人中英文双语朗读音频,英语学前启蒙必备,等你来!

-End-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

info

fumuta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yejx/5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