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
8大补钙误区
误区1骨头汤能补钙
骨头里虽然含有大量的钙,但基本不会轻易溶出来。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后,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
误区2液体钙吸收好
大量实验证明,钙的吸收与钙的形式无直接关系。固体钙和液体钙吸收率的差别并不大。
误区3豆浆是高钙食品
豆浆的含钙量一般只有大豆的1/20,约为10毫克/克,这个数值只有同等重量牛奶的1/10。
误区4不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就像一辆运输车,只有它存在,钙质才能被“搬运”到人体中。因此,补钙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
误区5只有钙片能补钙
很多人只是通过服用钙片补钙。事实上,食品才是钙的最主要来源,应该将饮食补钙放在首位。
误区6钙补得越多越好
过量补钙,反而容易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也不要一次补太多,应该少量多补。
误区7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8边补钙边喝饮料
饮料中大多含有磷酸盐,而磷酸盐会严重妨碍钙的吸收。所以,凡是需要补钙的人,都应少喝甜饮料。
补钙要因人而异
缺钙信号
★不易入睡或不易深睡,入睡后多汗、爱啼哭、易惊醒;
★“X”型、“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
★13个月后才学步;
★10个月后才出牙;
★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等。
建议
☆婴儿出生15天后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
☆3~11岁儿童每天需钙~毫克,可通过每天摄入~克奶类、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等获取钙。
缺钙信号
★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
★偏食、厌食;
★蛀牙、牙齿发育不良;
★易过敏、易感冒等。
建议
☆11~18岁的青少年每天需0毫克钙。最好食补,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贝类、虾皮、奶类和豆类食品。
☆青年时期赶早补钙,还是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缺钙信号
★有经常性倦态、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牙齿松动症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尤其是中年女性。
建议
☆40岁后的女性,最好早晚1杯奶。
☆怀孕初期可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补钙,怀孕中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产品。
☆哺乳期女性每天需毫克的钙摄入,可分为两次服用。
缺钙信号
★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牙齿松动、脱落;
★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建议
☆老人补钙应以食补为主,慎用钙剂,并且要把握好量个。
☆一般饮食摄入毫克钙,再额外补充毫克即可。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较弱,最好选择液态有机钙,并在餐后服用。
补钙的
“加减乘除”法
高钙食物
奶制品、绿叶菜、豆制品、坚果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
如牛奶、酸奶;西兰花、油菜、菠菜;豆腐、豆腐干;腰果、榛子等。
多晒太阳
每天在户外呆20-30分钟,非暴晒季节,以10点~15点为宜。
另外,快走、慢跑、骑自行车、乒乓球等都是强壮骨骼的好运动。
巧借烹调
做菜时,菠菜、苋菜,要用开水焯一下;粗粮最好先将其浸泡4~12小时;虾皮可以磨成粉,当成调料加到炒菜里;做荤菜可以放些醋。这些技巧都能促进钙的吸收。
选对时间
夜间是人体排出旧骨骼组织的高峰时段,此时体内血钙浓度较低补钙效果更好。
一般建议晚饭后1小时内和睡前2小时左右服钙片。
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可通过食用蘑菇、海产品、鸡蛋等摄取。
而维生素K可激活骨钙素,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中,西兰花、菠菜、油菜、小白菜等绿叶菜中含量较高。
补充镁元素
当钙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镁就将钙“搬”进骨骼,直到骨骼不再缺钙为止。
食物中紫菜、全麦食品、杏仁、花生和绿叶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镁。
合理吃肉
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每增加50克,钙的排出量就会增加60毫克。
经常大鱼大肉的膳食习惯,容易阻碍钙的吸收,所以吃肉要合理。
饮食清淡
研究显示,肾脏每排出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因此,“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另外,咖啡、巧克力、浓茶、提神饮料等也要控量。
吃钙片的
正确姿势
分次补充
短时间大量补钙可能无法全部吸收,还会造成便秘、胀气。
晚上服用
如果一天吃一次钙片,建议在睡前服用。
如果一天补两次钙,另一次可在早饭后1~2小时,以防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影响钙吸收,引起结石。
合理搭配
搭配维生素D,矿物质镁、锌、钾等,效果会更好。
如果喝奶补钙,最好在喝后30分钟~1小时再服钙片,同时还应适当晒太阳、合理锻炼。
图文来源:生命时报。
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