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汤似乎是万能的:
大病初愈要喝鸡汤
下奶要喝鲫鱼汤
补钙要喝骨头汤
祛火要喝蔬菜汤
......
尤其是鸡汤。从小到大,鸡汤一直是爱与营养的表现。过年喝、生病喝、补身体喝......似乎一喝鸡汤,什么都能好。喝鸡汤,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
好香……
但你可能不知道……
鸡汤,真没想象中那么营养
很多人认为,鸡汤是浓缩了一整只鸡的精华。汤是食材的精华,而肉是汤渣,是没有营养的、不值得吃的。
可实际上一碗鸡汤中,水占了95%以上,而营养成分主要由从炖煮的鸡肉中浸出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等等组成。
如果拿它和炖煮的鸡肉一比,简直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蛋白质含量(g/g)鸡汤1.18鸡肉20.3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在蛋白质含量上,鸡汤远低于鸡肉。
再来看看钙含量。
钙含量(mg/g)鸡汤3.02牛奶喝一碗鸡汤补进去的钙,还不如一口牛奶来得多。要想靠喝汤来补够一盒牛奶的钙,恐怕得喝个四十碗才够量。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鸡汤中的营养基本来源于炖汤用的鸡肉,所以鸡汤中的营养物质有多少,全看能从鸡肉中转移出多少。
但「煲煮」本身就不算一种能高效率提取营养物质的方法。大多数不易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其实还牢牢地锁在鸡肉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也早就提到过:禽畜的肌肉部分的营养含量比汤中要高。这是因为肉里的蛋白质、钙大多是不可溶的,即使经过高温炖煮,也只有极少的量能够溶于汤中。也就是说,即使你炖了很久,汤都不及汤渣有营养。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喝鸡汤,来补充到和吃鸡肉一样的蛋白质营养量,那克鸡肉能达到的,可能得喝毫升的鸡汤才能达到。可能营养没达到,人先撑炸了……
鸡汤熬得越久,会越营养吗?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想:不就是营养嘛,我多熬会儿就有了。
的确,熬煮时间越长,鸡汤中营养物质的渗出会越高。
并且在加热的过程中,一些鲜味物质也会增多,所以鸡汤的口味会变得更加鲜美。这也是「老火靓汤」能火遍全国,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谁能错过这一碗鲜美呢。
但有研究表明,虽然随着炖煮时间增加,营养物质渗出量会增加,但在加热3小时后就不再有明显变化了。
另外,熬煮时间长了,营养物质虽增多,鲜味更浓郁。可鸡汤中潜在的风险,却不可忽视……
鸡汤中的嘌呤含量,不算低……
在我们常见的食物中,鸡肉本身就属于高嘌呤,克鸡胸肉的嘌呤含量能达到毫克,已经是1类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毫克~0毫克)啦。
并且嘌呤还可以溶于水中,所以在烹煮时,原本存于鸡肉中的嘌呤会逐步渗入到汤中。
有实验表明,在经过15分钟的水煮后,鸡汤中的嘌呤含量约占肉、汤中总嘌呤量的60%~70%,而熟鸡肉中的嘌呤含量会降低至生鸡肉的20~30%。
简单来说,就是烹煮过程中,鸡肉的嘌呤含量在逐步降低。而鸡汤中的嘌呤含量在逐步增多,并超过了鸡肉。
摄入过多的嘌呤,会导致痛风、肾结石、高尿酸血症等等疾病。如果是尿酸高或是痛风人群,建议还是少喝为好。
鸡汤中的盐,不算少……
按一碗汤毫升计算,一碗鸡汤相当于摄入1.5克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18~50岁成人和孕妇每日盐的适宜摄入量不超过6g。
过量摄入钠,会增加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还会导致身体水肿、皮肤干燥。如果饭前来一碗,饭后来一碗,一下就用掉了1/3的份额。如果是口重的小伙伴,煲汤喜欢加点酱油、味精,再吃点别的菜,一顿就能超出一天的钠摄入限额。
骨头汤真的补钙吗?
骨头中的确富含钙没错,但一熬就能出来吗?不会的。因为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结构存在的,这意味着它足够牢固几乎不会轻易溶解到汤里。
想补钙?除非咱把骨头也嚼碎了咽下去了。
鱼汤真的有营养吗?
可能都有这么一个共识:熬出来的汤汁越浓越白,营养价值就越高。
因为鱼汤在熬制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呈现出乳白色的样子,一看就很有营养。但营养真的谈不上,这其实主要归功于——脂肪。
乳白色汤汁的成因,简单来说,就是脂肪被乳化的结果。想要做出浓厚的鱼汤,需要把鱼先煎一煎。就是因为鱼的脂肪含量不高,需要借助一点“外力”,才能产生更多的乳白色物质。汤里的油脂乳化后,喝起来更香了,还变得没有那么油腻。让你不知不觉中多喝了好几碗奶白汤,于是......
这样看来,汤还真不是什么精华。「喝汤滋补养生」这种说法更是错误的,只喝汤、不吃肉,反而会让摄入的营养不够均衡。
但汤也不是完全不值得喝的。
夏季炎热,喝一些蔬菜汤,不仅能开胃,还能快速补充水分。
对于产后、术后人群,Ta们的肠胃本身就有些虚弱,直接吃肉会导致消化不良。这时适量喝点清淡的肉汤/蔬菜汤,既能快速补充一点体力,还能改善食欲。
其实啊,我们也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喝汤是不可能的。
它早就不是一道普通的菜肴,里面凝聚的,是家人用心熬制的爱。奔波一天回到家,喝上家人做的一碗汤,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如果你真的很爱喝汤,也不用担心。汤还是能喝的,只是要注意这几点:
1、喝一口汤、吃几口肉,搭配着来,能更好地补充营养。
2、少加盐、少加油,喝汤前尽量把浮油撇去。
3、痛风、尿酸高的人群,尽量不喝汤,或者少喝汤。
点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