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添加辅食的月龄,不少新手妈妈因为没经验,经常给娃“吃错”,到头来坑的还是自己的娃。
在宝宝生长不同阶段,家长先了解宝宝的发育特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了解宝宝的发育情况,才能更好地养育和照顾宝宝。
小宝宝生长发育快,胃口小,每天需要大量、丰富的营养素,而每天吃的总食物量又有限。
如果家长给宝宝“吃不对”,经常吃营养密度低的食物,就会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能会身高体重跟不上,发育滞后,也可能吃成个小胖墩,影响以后健康。
添加辅食后,避开个“不当做法”,影响补营养,影响娃发育1、家长总要伸手喂
宝宝一开始吃不好饭很正常,会出现掉饭、饭糊一脸等问题,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就要伸手去喂,以为是帮宝宝,想着等他长大一点再让宝宝自己吃,结果想要宝宝自己吃的时候,宝宝已经习惯被喂饭了,再也不想自己吃。
这种做法很不好,不利于宝宝养成独立吃饭的习惯,还会影响宝宝的脾胃,因为喂饭时家长不好判断前一口吃的怎么样,觉得差不多了就喂下一口,有些家长急性子,速度会更快,这样一来喂进去的食物可能都没有咀嚼都吞下去了,久而久之,消化困难,导致脾胃受伤害,而脾胃不好了,也会影响长个子。
2、给米粉里加奶或者加果汁
有人觉得加盐、加糖不对,那总可以加奶或者果汁吧,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错,但如果经常这么给宝宝吃的话,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很伤身。
而且果汁味道很甜,加进米粉中,会让宝宝习惯甜味,将来更喜欢吃甜的东西,而经常吃甜食容易长胖,影响食欲,还容易影响牙齿健康。
所以冲米粉的时候,最好用温水搅拌即可,什么都不加,等宝宝再长大一些,可以给米粉里加肉泥。
、给宝宝的辅食里加盐加糖
有些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宝宝不买账,总是不好好吃,于是就认为是辅食没味道不好吃,果断添加盐或者糖。
等宝宝适应后,家长就更不忌讳了,不管做什么辅食都会加调料,并且越放越多,最终早早地把宝宝的辅食变成了大人的饭菜一个味儿。
这种做法非常不好,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盐或者糖,会影响他的口味,很容易变成重口味,今后吃饭口味越来越重,还容易挑食。
而口味太重,特别容易伤身,对宝宝将来没好处。
给宝宝添加辅食一定要遵循这些原则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不宜过多,每天一次就可以,尤其是在添加蛋黄的时候,可先喂1/4个,如果宝宝食后几天没有不良反应,排便正常、睡眠安稳,则可增加到1/2个,慢慢的再增加到1个。
1、添加速度要循序渐进
对于刚吃辅食的宝宝来说,其肠胃功能还未完善,所以添加辅食的速度不宜过快,要慢慢的来,让宝宝有个适应的过程。
2、食物形状应由稀到稠
宝宝还没有长牙齿,消化能力还很弱,所以最早先应喂流质食物,再到半流质食物,直至宝宝吃固体食物。宝妈可从蔬菜汁、果汁、米汤,到米糊、菜泥、果泥等,再到软饭、水果、肉类等食物。
、添加辅食应从细到粗
给宝宝添加食物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过渡到吃固体食物打基础,让宝宝养成不偏食得好习惯。
岁以内的宝宝正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吃好辅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辅食是否吃得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免疫力强弱,因此,想要喂养出健康聪明,免疫力强,不爱生病的宝宝,一本好的辅食书籍必不可少。
这下问题又来了,很多宝妈由于经验缺乏,或是相关的育儿知识不足,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宝宝的脾胃进行调理,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向家长推荐一本权威性的辅食书《辅食每周吃什么》,这本书医院营养医师、营养学硕士刘长伟老师,这本书得到了育儿专家张思莱等人的大力推荐。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总之,这本厚厚的《辅食每周吃什么》图文并茂,道辅食花样多,营养全,并详解每一种辅食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孩子爱吃,大人易学。
这本书配有视频,老人用起来也很方便。
价格也很便宜,只要69,就能保证孩子辅食的营养均衡,何乐不为?
《辅食每周吃什么》可以用三年。给孩子的辅食书一定要正版,因为孩子的健康是无价的。
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的准妈妈们,还有已经生下小宝宝,正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家长们,想了解这本《辅食每周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