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最担心宝宝缺钙了,因为听说缺钙会影响长个,可偏偏宝宝缺钙的表现又很多:睡觉爱出汗、爱摇头、晚上睡觉哭闹不止,还有枕秃、骨外翻、鸡胸等。到医院检测微量元素结果又正常,而且宝宝一直在补钙,为什么宝宝还有这些表现呢?
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医院做一下微量元素检查或者发钙检查就知道了。其实这样的检查结果是并不一定准确。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则占99%。当人体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因此,有时检测血钙正常时宝宝仍有可能缺钙。如果宝宝有下面这些情况就表示有缺钙了。
1、睡觉多汗。如果婴幼儿刚刚睡下后,头部特别是后脑出汗明显,而且与温度和运动无关的话,是为盗汗。盗汗是缺钙的典型症状之一。有时候,家长还会发现婴幼儿后脑或者脑袋枕部一圈没有头发或者头发特别少,这也是缺钙的表现之一。这是因为婴幼儿睡下后,后脑出汗不舒服,使其头部不断磨擦枕头,时间久了头发摩擦掉了就形成了枕秃现象。
2、婴幼儿晚上哭闹不止,夜惊,醒后哭闹难以入睡,或睡觉翻来覆去不安稳。如果排除婴幼儿受到惊吓或尿床等身体不适原因的话,就很有可能是缺钙引起。
3、出牙延迟,牙齿参差不齐,呈锯齿状。
4、囱门闭合迟缓,到1岁半后仍不闭合。
5、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珠肋串珠、外翻,或鸡胸。一岁以上可以站立走路的婴幼儿呈X型或O型腿。
6、厌食、偏食也有可能是缺钙。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而且钙是人体中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身高的发育生长关键在于骨骼的发育,钙不断增加积储才能使骨骼得到增长,其作用犹如建筑高楼大厦所需的钢筋水泥一样,失去了它无从谈论造房。所以钙和身高有直接关系。
虽然现在不少家长都已经注意给孩子补充一定量的钙剂,但往往忽视了科学的补钙方法而影响了补钙的效果。补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补钙量是否够。很多家长给孩子补钙时只知道吃了钙,但要吃多少就不知道了,补钙量不足不利于孩子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一般钙的需要量与年龄是有关的。在婴儿时期,六个月内的孩子每天需要毫克钙;六个月以后,每天需要吃毫克钙;满一岁以后,每天需要毫克;4岁以上每天需要毫克;青春期的孩子,每天需要毫克钙。日常生活钙的摄入仅满足所需要量的1/3到1/2。但补钙过量也有副作用,可引起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并影响生长。血钙浓度过高,钙如果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等。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
2、维生素D摄入是否足够。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并减少钙经过肾脏的排泄。所以春夏季应让孩子多晒太阳,皮肤经日光照射后可以生成维生素D,而秋冬季节日照不足、孩子户外活动少的情况下应额外补充维生素D。儿童维生素D的每日需要量为国际单位,一般在2—3个月内连续给维生素D达—万国际单位,才会发生中毒。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有厌食、嗜睡、头痛、呕吐、便秘或腹泻。现在市场上鱼肝油的维生素D含量一般在-国际单位,所以还是安全的。
3、补钙、补铁、补锌产品应分开服用,否则会相互影响吸收。
4、补钙在用餐时、餐后或临睡前服用有利于吸收,效果最佳。
5、不宜将钙片溶入牛奶中服用,过多的钙离子会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还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沉淀,而且奶制品中含钙量较高,一次服用大量的钙,孩子吸收不了,反而影响补钙小效果,因此,钙剂和奶不宜同时服用。
6、膳食影响:膳食中食盐含量较高或蛋白含量高时会使钙从尿中的丢失增多,大量含磷酸、镁、咖啡因的食品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排泄,食物中的草酸、植酸也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吃菠菜、茭白、竹笋等含草酸过多的食物时用热水烫过在吃比较好。
所以掌握科学的补钙方法是关键,补钙的同时,户外运动、晒太阳、营养均衡也非常重要。
医院周勇副主任医师
朋友都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