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鱼蛋肉类是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中的「鱼」包含了各式鱼、虾、贝类、头足类、甲壳类等海鲜,它们富含动物性蛋白质,且平均的脂肪含量比禽类、畜类还要低!其中有类低脂高蛋白的海鲜,每份含蛋白质7公克,脂肪3公克以下,特别适合减肥期间享用。
推荐8大低脂海鲜
1.文蛤(蛤蜊)
热量:37大卡/蛋白质:7.6克/脂肪:0.5克
2.牡蛎
热量:54大卡/蛋白质:9.4克/脂肪:1.6克
3.乌贼(花枝、墨鱼)
热量:57大卡/蛋白质:12.2克/脂肪:0.6克
4.干贝
热量:57大卡/蛋白质:12.7克/脂肪:0.4克
5.章鱼
热量:61大卡/蛋白质:13克/脂肪:0.6克
6.锁管(小卷)
热量:72大卡/蛋白质:16克/脂肪:0.4克
7.草虾
热量:大卡/蛋白质:22克/脂肪:0.7克
8.鱼类
热量:大卡/蛋白质:20~25克/脂肪:0.5~4.5克
石斑、鲈鱼、旗鱼、鲔鱼、鲷鱼、白鲳、竹筴鱼、鬼头刀等。
(以上食物皆以克为计算)
吃海鲜胆固醇也高?重点在饱和脂肪酸
许多人认为海鲜的胆固醇高,担心吃了会让血胆固醇步步高升,这误会需要厘清!食物吃下肚后会不会造成身体胆固醇上升,并非只看食物里的「胆固醇」含量,跟「饱和脂肪酸」也有关系。而这影响程度我们可以看「升胆固醇指数」(cholesterolsaturatedfatindex,CSI)又称做CSI值。
CSI值=1.01×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公克)+0.05×食物中胆固醇(毫克)
从公式可以看出来,影响血胆固醇更大的因素是饱和脂肪酸!这也是为什么海鲜类的CSI值和其他肉类相比反倒较低,因为它的饱和脂肪酸较少。而胆固醇主要集中在动物的内脏,只要虾子不吃虾头、螃蟹不吃蟹膏、鱼类不吃鱼卵,就能够避开胆固醇的陷阱。
海鲜有益健康!每周至少吃2-3掌心
海鲜不仅低脂,其脂肪酸组成更为健康,有较少的饱和脂肪酸,且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如大家常听到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三酸甘油脂;此外也有单元不饱和脂肪酸(MUFA),能够降低血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有益心血管健康。根据-美国饮食指南表示,19岁以上成人每周建议食用36500盎司的海鲜,每3盎司大约是一掌心大,因此一周大概是吃2-3掌心。选择当季盛产的海鲜,保持多样化,不仅能均衡摄取不同营养素,也可降低重金属累积的风险。
#低脂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