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家宝贝是7个月左右开始长牙的,一般妈妈们在孩子差不多大月龄的时候也都会注意起这个问题。最近小邦在 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因为第一次有了宝宝,所以会缺乏很多常识和经验。今天就来给给爸爸妈妈们普及一下婴儿长牙的相关知识吧。等爸爸妈妈们了解以后,也就不会手忙脚乱啦。
1什么时候婴儿长牙?
第五个月时,有的宝宝开始长乳牙了,但有的宝宝却没有出乳牙的迹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受种族、性别、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还受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到两岁左右乳牙就长得差不多了。出牙的时候有的宝宝会有低热、烦躁、流口水增多等等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
父母要注意不要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烦躁混淆了,宝宝出牙基本上会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下颌早于上颌,由前往后的原则,最先萌出的一般是下牙的门齿。20个乳牙宝宝的萌出是有顺序的,虽然不一定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作为参照的依据,原则上是左右对称,其中上下颚的第一臼齿,和上下颚犬齿的萌牙时间则约略相当。
SEEMORE→
2婴儿长牙症状
婴儿长牙是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不同的宝宝表现也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1、疼痛:你的宝宝可能表现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迹象。
2、暴躁:牙齿带来的不适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和爱哭闹,在出牙前一两天尤其明显。
3、脸颊发红:你可能留意到宝宝的脸颊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
4、流口水: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让宝宝经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东西:把任何东西放到宝宝嘴巴附近,他可能会出现以上动作。
6、牙龈肿胀:检查一下他的嘴巴,看看牙龈上是否有点红肿或肿胀。
7、睡不安稳: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
8、体温升高: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
9、屁股疼痛: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经注意到,宝宝出牙时更容易患上尿布疹,并且可能大便会过稀。
SEEMORE→
3婴儿长牙期间的护理
1、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因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造成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
2、准备一个小围嘴围在宝宝的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
3、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的现象,那么可以涂抹一点有收敛作用的药膏,尤其是嘴角部位。不过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医院看医生。
4、准备固齿器(注意清洁)、较硬的蔬果(例如苹果、胡萝卜,切成条状,不要太大块)让宝宝咬,以按摩发痒的牙龈。
5、喝完奶或吃完副食品之后,用湿的纱布帮宝宝清洁按摩。若臼齿已长出来,就可以用指套刷或小牙刷来帮宝宝刷牙。
6、宝宝情绪不稳定时,可多给予呵护、拥抱。
7、给宝宝吃些凉的食物,例如布丁、稀饭等。
8、多漱口可降低口中微生物滋生,能减少宝宝发牙时的轻微发炎反应及发烧。
SEEMORE→
4损害宝宝牙齿的八个坏习惯
1、舔牙吐舌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会导致上下牙之间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同时还会使上下颌均向前移位,导致双颌前突畸形及开合。如果常舔下前牙,可导致下颌向前移位,形成下颌向前突的反合。
2、偏侧咀嚼
偏侧咀嚼会使牙弓向咀嚼侧旋转,废用侧发育不良,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而且由于不常咀嚼的一侧没有了食物摩擦和冲刷,不能自我清洁,更容易堆积牙垢,很容易出现龋齿、牙龈红肿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长期进行口呼吸,孩子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外观表现开唇露齿,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4、咬东西
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间造成局部间隙,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5、不良睡眠习惯
有的宝宝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是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这些习惯对于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6、刷牙用力过大
刷牙用力过大会造成牙齿表面釉质与牙本质间的薄弱部分过分磨耗,形成楔状缺损,引起牙齿过敏,继发龋齿,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现牙龈损伤、萎缩。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觉时,很少喝水,人体各个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减少,睡前吃糖,糖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腐蚀牙齿形成蛀洞,从而发生龋齿。
8、乱剔牙
牙缝会慢慢变宽,食物容易嵌进牙缝里。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SEEMORE→
5宝宝什么时候该刷牙了?
原则上说宝宝有牙后,就要开始刷牙。最初,因为仅有前面几颗牙,萌出又不全。用牙刷不方便,最好用纱布蘸盐水,沿牙面擦洗。
当宝宝有16-20颗牙时,可以逐渐训练用牙刷。可以先不用牙膏。当宝宝适应了刷牙的习惯时,先用可吞咽牙膏,训练宝宝吐出牙膏。宝宝基本上能吐出大部分牙膏时,可以换用防龋牙膏,来更好预防龋齿的发生。
●乳牙长牙顺序和时间
乳牙长牙的顺序和约略时间如下,原则上是左右对称,其中上下颚的第一臼齿,和上下颚犬齿的萌牙时间则约略相当。
宝宝长牙顺序图
上排牙齿
牙位长牙时间长牙顺序正中门牙齿8-12个月2侧面门牙9-13个月3犬齿16-22个月7第一大臼齿13-19个月5第二大臼齿25-33个月10下排牙齿
牙位长牙时间长牙顺序第二大臼齿23-31个月9第一大臼齿14-18个月6犬齿17-23个月8侧面门牙10-16个月4正中门牙齿6-10个月1●出牙前的保护
真正的口腔保健从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
方法宝宝长牙前或者乳牙刚萌出的时候,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消毒纱布卷在手指上,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
好处能促进小儿口腔粘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Tips如果觉得每天清理比较麻烦或担心操作不当损伤口腔粘膜,睡前或进食后给宝宝喂少许开水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长牙宝宝口腔清洁
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详解:帮宝宝清洁口腔
清洁工具洁牙工具仍可延续未长牙时使用的纱布、纱布巾、棉签或海绵棒,也可以开始选择合适的乳牙刷,刷头要够小,刷毛要够软。市场上也有专门的指套牙刷,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
清洁姿势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用干净的纱布蘸点清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跟长出来的牙齿。
清洁时间每次喂养完都要清洁口腔或者让宝宝漱口,每天早晚清洁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尤其是晚上临睡前那一次清洁。
★宝宝几个月长牙
宝宝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处、左右牙齿对称发育。一般来讲,宝宝小乳牙是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处小乳牙,有的宝宝缺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宝宝长牙的顺序:
1、中切牙:下颌6个月;上颌7个半月
2、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
3、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
4、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
5、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
宝宝长牙时会有的一些举动:流口水、下巴或面部起疹、轻微的咳嗽、啃咬、疼痛、易怒、拒绝进食、腹泻、轻度发烧、不眠、牙床出血、拉耳朵。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如果宝宝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处乳牙,就有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
宝宝乳牙过晚萌出,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出牙晚应综合遗传和发育等多因素
儿科专家根据临床经验指出,出牙早的宝宝4个月大就长牙齿了,晚的要到10个月才长。早晚差别在半年左右,在这其间出牙都算正常,而且这期间出牙的早晚跟是否缺钙的关系不大,更多应该从遗传和发育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家长不必过分紧张,也不需要忙着给宝宝补钙。如果宝宝营养补充全面,生长发育的状况良好,而且没有受到疾病的影响,宝宝出牙的早晚应该是受家族遗传影响,也许父母小时候有类似情形。
但是也要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宝宝超过一岁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或者出牙顺序不对,再或超过3岁牙尚未全部萌出,医院口腔专科查找一下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等疾病。
另外,宝宝的乳牙一般都是成对萌出,也有个别会一颗一颗地长。如果本应成对萌出的牙齿一颗长出后,另外一颗却迟迟长不出来,家长也最好带宝宝去检查一下。
2、秋冬季节出生的宝宝易出牙迟
秋冬季出生的宝宝,因为天气较冷,家长很少带其到户外活动,日晒少了,很容易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发佝偻病,从而令长牙迟缓。对于这样的宝宝,儿科专家通常建议家长适当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防止佝偻病的发生。佝偻病的缺钙虽可影响宝宝的出牙时间,但是这种程度的佝偻病同时还会伴有方颅、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严重症状。
3、母亲妊娠期钙摄入量不足
母亲妊娠期如果钙的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胎儿乳牙、恒牙的钙化和骨骼的发育,宝宝出生后易出现佝偻病。因此妊娠全过程都需要补钙,尤其孕晚期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因为一方面母体钙的储存增加,另一方面胎儿的牙齿和骨骼的钙化加速。胎儿体内钙的一半以上是在怀孕的最后两个月储存。
4、添加辅食过晚
宝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光靠母乳和奶粉已不能满足其营养,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让其得到足够的营养,这样才能确保牙齿的正常萌出。正确添加辅食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还可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内血液循环,加快牙齿的发育。添加辅食要按照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顺序。
4-6个月时,宝宝的辅食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锻炼孩子吞咽、舌头前后移动的能力。食物从稀糊状过渡到稠糊状。如米糊、蛋黄糊、土豆泥糊等。
7-9个月时,可为宝宝添加一些比较软的食物,锻炼他的舌头上下活动,能用舌头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如菜末面片汤、烂面、苹果泥、鲜虾麦片粥等。
10-12个月时,可为宝宝选择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让宝宝练习舌头左右活动,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如馒头片、面包片、奶酪、豆腐、小馄饨、水果沙拉、苹果片等。
5、系统性疾病或外伤也会影响出牙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宝宝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如果宝宝嘴部受到过外力撞击,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可能会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沾黏),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宝宝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一些药物服用会让宝宝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即开始生出第一颗牙齿,这时长出的牙齿叫乳牙,一共20个,先后持续到2岁或2岁半时全部出齐整套牙齿。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一般无需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妈妈应有所了解和注意,以免心中无数,大惊小怪或疏忽大意。那么,在宝宝长牙的时候,究竟有哪些事情需要特别注意呢?
宝宝长牙期要注意这5个要点
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就必须从0岁开始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对清洁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洁一次。
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龈,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凉凉的出牙环也可以用来缓解孩子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婴幼儿出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烦躁不安、睡眠不稳、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摇头晃脑等不适感。有时牙床可能会有疼痛,引起低热,致使小儿哭闹不休。这时妈妈应该更细心,更体贴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多抱抱小儿,以母乳喂养,多哄哄、说些"乖乖"的话儿给小儿听听,给予更多的安慰。
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此时,要避免让小孩咬硬物引起牙龈出血,这时可用洁净的手指轻轻按摩牙床,会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流口水时,应给小儿戴上"颈围",保护颈部,用柔软的、吸湿性强的毛巾轻轻擦试口角、面颊、下巴等处,以免引起发红、皱裂。
正确添加辅食可以辅助宝宝长牙
正确添加辅食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还可锻炼孩子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内血液循环,加快牙齿的发育。添加辅食要按照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顺序。
4-6个月的宝宝,辅食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锻炼孩子吞咽、舌头前后移动的能力。食物从稀糊状过渡到稠糊状。如米糊、蛋黄糊、土豆泥糊等。
7-9个月时,可为宝宝添加一些比较软的食物,锻炼他的舌头上下活动,能用舌头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如菜末面片汤、烂面、苹果泥、鲜虾麦片粥等。
宝宝10-12个月时,可选择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让孩子练习舌头左右活动,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如馒头片、面包片、奶酪、豆腐、小馄饨、水果沙拉、苹果片等。
提示一:补钙可以使牙齿发育良好,宝宝应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适时适量补充营养物质,尤其是含钙及维生素D、A的物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骨头汤、牛奶、鸡蛋、豆类、新鲜蔬菜等,以促进牙齿钙化。
提示二:宝宝出牙时间一般在4-10个月。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营养良好、身体好、体重较重的宝宝比营养差、身体差、体重轻的宝宝牙齿萌出早;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热地区的宝宝牙齿萌出迟。如果你的宝宝在一岁后还没有长牙,医院检查了。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