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
婴儿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锝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1岁以前(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诸如出牙晚、学步晚、鸡胸)和12—14岁(缺钙导致身材矮小、生长慢)。钙对婴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家长也不能盲目给孩子补钙,过量补钙会影响其成长。
缺钙CALCIUMDEFICIENCY
缺钙有哪些表现
1.夜间盗汗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大量出汗,哭后出汗更明显。
2.睡觉不实夜惊、夜啼。夜间经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3.性情异常脾气怪,爱哭闹,坐立不安,不易照看。
4.枕秃圈由于小儿精神烦躁,不易入睡,头部不断摩擦枕头,时间久了;后晒勺处的头发被磨光,形成枕秃。
5.出牙晚、出牙不齐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或牙齿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咬合不正,牙齿松动,过早脱落。
6.婴儿湿疹多发于头顶、颜面、耳后,严重的可遍及全身。患病部位出现红班、丘疹,然后变成水疱、糜烂、结痂。
7.生长迟弗,学步晚,骨关节畸形缺钙的小儿12个月后才能学毛迈腿走路。由于骨质软化,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腿骨疼痛。
8.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形成方颅。
9.常有串珠肋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健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10.肌肉肌腱松弛小儿缺钙严重时,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鸡胸、胸骨疼痛。
11.其他小儿缺钙还时常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好、抽搐、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12.长的过大、过胖宝宝由于对钙的需求也同时加大,更易缺钙。所以,家有胖大孩子的家长尤其要当心孩子“外强内虚”及体内缺钙的问题出现。
如何补钙
第一,适当晒太阳。经常让宝宝在户外活动。春秋天可直接让宝宝在太阳下,夏天在树荫下,使宝宝的皮肤经常接触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窗。而且,要尽量多露出皮肤。
第二,口服钙剂。钙剂的制剂很多,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入口即化,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到2岁半或3岁。补钙时一定要同时补充V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避免把钙剂放到牛奶、米汤或稀粥等食物中,食物中的植酸会影响钙吸收。钙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进餐时服用容易影响钙的吸收。
第三,乳钙。乳钙类产品由纯天然牛乳提取,不伤肠胃,特别适合婴幼儿吸收。乳钙呈液体油状,对于1岁以内婴幼儿可以剪开胶囊,挤到勺子或者宝宝奶瓶嘴上让舔食,3岁以上宝宝可以直接咀嚼食用,或添加到牛奶、果汁等辅食中,特别适合婴幼儿。
补钙的注意事项
1、高钙摄入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
一个人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必须有健全的内分泌系统以及维生素D和钙等的协同作用,才能保障骨骼的充分生长。婴儿和青春期儿童骨骼生长最快,保证钙摄入量是必要的,但过量补钙、大量服用维生素D等做法并不科学,不但影响儿童胃口,还容易出现厌食、便秘及胀气,甚至结石。同时,高钙摄入还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对于贫血以及缺锌的孩子影响就更大。
2、四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可以满足其钙的需要。
对于4个月以内婴儿,每天母乳所产生的钙就完全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在孩子长到五六个月时适当增加辅食,补充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奶量在毫升也足以提供生长所需的钙,对于那些不吃母乳而吃牛奶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类产品。
3、均衡营养、合理运动保证儿童骨健康。
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钙的需要量大,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明显改善身高,均衡营养、合理运动才是保证骨骼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在冷暖适宜的秋季,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并且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配合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促进钙吸收。
4、减少食物因素对补钙的影响由于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影响钙吸收和生物利用的因素。比如膳食中食盐含量高或是吃了大量蛋白质,钙就很容易从尿中丢失。菠菜、油菜以及谷物的麸皮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草酸或植酸,这些也会影响到食物中钙吸收。而适当的蛋白质,膳食中的维生素D,酸性氨基酸和低磷膳食则均可提高钙的吸收。
转载自育婴蜜语
青青宝贝七周年,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优惠送礼详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