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冬季常见病要注意

入冬后,由于外在天气急遽变得寒冷干燥,使得呼吸道过敏的幼儿很容易产生过敏性气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作,而在这段期间里,更由于人们聚集在室内的时间增加,再加上季节性的病毒感染流行,幼儿也很容易产生病毒感染的症状,甚至继发细菌性感染。一般病毒如:霉浆菌与细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的预防方法皆类似,过敏病则有其预防方式。以下将列举说明冬季幼儿常见疾病,及其最佳的预防与治疗方式,供大家参考:

流行性感冒

  症状:

  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症状为突然发烧、脸部潮红、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及发冷。有时会合并咽喉发炎,眼睛症状(流泪、畏光、发烫、动眼疼痛)与鼻塞。这些症状会持续2至5天。当全身症状渐渐消退时,咳嗽及鼻塞会变得更明显,且持续4至10天。年纪较小的孩子主要症状为喉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有时无法与其它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区分。流行性感冒是有季节性的,通常发生于冬季。从有症状前二十四小时至疾病痊愈期间均具传染力,潜伏期为一至三天。

  治疗方法:

  型流行性感冒可以给予药物做有效的预防或早期治疗,一般是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给予才有效果。除非有细菌继发性感染,否则不应使用抗生素。也不应以阿司匹林作为退烧药,以避免引发雷氏症候群(一种急性肝脑病变)。

  对于那些易有并发症的高危险儿童,及家里有高危险群儿童的成人及小孩,可以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感染。高危险群包括患有心血管,肺部、新陈代谢、肾脏或神经方面疾病及免疫机能低下或有血红素蛋白病变等的人。

细支气管炎

  大多发生于幼儿,尤其是二岁左右的幼儿。

  症状:

  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是呼吸道融合体病毒。感染的症状除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之外,有时还可出现喘呜声。

  治疗方法:

  目前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多喝水、多休息、针对症状治疗)为主。对于呼吸急促的病童,可供给富含水分的氧气,及适当补充足够的水分。

沙门氏菌肠胃炎

  症状:

  沙门氏菌肠胃炎(非伤寒的沙门氏菌感染)主要病征为恶心、呕吐、腹痛,接着有稀而水状的腹泻、大便通常包含黏液及血丝。偶尔伴有全身不适、发烧、头痛及寒颤等症状。虽然沙门氏菌肠胃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层,但最常发生于四岁以下的小孩。

  受污染的家禽、蛋、蛋类制品及污染的食物、爬虫类(尤其是乌龟、蜥蜴等宠物是常见的感染源),家人之间互相传染也很常见。潜伏期约由6到72小时,但是常少于24小时。病原体经常随着污染物的摄入进入人体,但是由于沙门氏菌会被胃酸杀死,因此需大量的病原体才会造成人体的感染。

  治疗方法:

  沙门氏菌肠胃炎的治疗最重要的便是矫正休克、脱水及电解质不平衡。通常,健康孩子感染单纯性肠炎时,症状大多会自然改善,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对于小于三个月的婴儿、严重病情者(高烧、畏寒、腹胀、大便极差)、免疫力缺损者、营养不良或恶性肿瘤患者,则必须给予抗生素治疗。

水痘

  症状:

  由水痘带状泡疹病毒感染所引起。虽然水痘好发于晚冬及初春,但是在台湾地区终年可见。发疹前的前驱期无或极短,年纪越轻,越无前驱症状;大孩子或成人,可能会有一天发烧、头痛、倦怠和厌食。幼儿可能一开始发烧就进入发疹期。依红斑、丘疹、水泡、脓泡之变化顺序发疹,丘疹会迅速发展成露珠状清澈水泡,然后再变混浊。因为变化的速度很快(约六至八小时),较早发出的疹子已变为脓泡,新的疹子可能还在红斑丘疹阶段,故在同一时间内可在同一部位看到各阶段变化之疹子,此为水痘之特色。

  疹子极痒,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典型向心性分布),随后续向头及肩部蔓延,最后是四肢(上臂大腿较前臂小腿为多)。口腔、阴道、尿道的黏膜都可能出现水痘。所有病变最后均将结痂,此时就没有传染性。

  人是唯一的感染宿主,主耍藉由直接接触或飞沬传染,潜伏期通常为十四到十六天。若有皮肤的续发性细菌感染,常由葡萄球菌或炼球菌引起。

  治疗方法:

  可在出疹二十四小时内给予口服药,以缩短病程,减缓发烧的程度及出疹子的数目及时间。感染水痘的孩童不可使用阿司匹林类的退烧剂,以免增加得到雷氏症候群的危险性。

  现已有活性减毒水痘疫苗,可提供满一岁以上之易感者注射,可有85~90%的预防效果。至于保护力,根据美国的研究可达十一年,日本的研究则达20年之久。

过敏性气喘病

  过敏性气喘病的致病原因,为环境中的过敏原(尤其是尘璊)作用于有遗传感受性体质的孩子身上,而造成的慢性支气管发炎。慢性支气管发炎会使气喘病儿的支气管敏感度增加,产生夜间或清晨咳嗽,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嗽变异型气喘),或是对原本不会诱发气喘的少量过敏原或刺激物质有发作的反应。

  症状:

  气喘病童通常会表现出有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喘鸣、及呼吸急促。临床上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即所谓的感冒症状,通常在五到七天内会获得改善,不会超过三个星期以上,且其咳嗽应该不会有痰。若小于两岁的孩子一年内有三次咳嗽有痰或喘鸣发作,或大于两岁的孩子曾经累积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咳嗽有痰或喘鸣发作,且感冒症状有时会持续超过三个星期以上,而可排除其它的可能性时,即可诊断为气喘病。

  治疗方法:

  针对气喘的处置包括:改善居家环境,避免或减少过敏原(尤其是尘璊、蟑螂、和猫狗等有毛宠物)和刺激物(尤其是香烟)的接触。适当使用抗发炎药物,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为现在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原因,也是由环境中的过敏原(尤其是尘璊)作用于有遗传感受性体质的孩子身上,而造成鼻腔内之过敏性炎症反应。

  症状:

  常见症状为眼睛、鼻子痒、打喷涕、流鼻水、鼻塞、说话有鼻音,有些还会造成喉头、耳道痒,甚至头晕、头胀感,孩子往往因此而注意力不能集中。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与一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鼻炎的不同之处,后者造成的鼻炎症状,通常在五到七天内会获得改善,不会超过三个礼拜以上;若病童鼻炎的症状反反复覆超过三个礼拜以上,则必须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治疗方法:

  处理原则包括:找出过敏原,并加以适当的避免或处置(尤其是尘璊)。依照医师指示适当使用抗组织胺、局部鼻使用之血管收缩剂、或喷雾式局部类固醇制剂。对于极少数已正确改善环境,避免过敏原及刺激物,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却仍持续有严重症状的过敏性鼻炎病童,减敏疗法可提供其另一种治疗的选择。

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冬季户外寒冷,儿童外出运动、接受阳光照射几率变小,容易诱发佝偻病。

症状: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临床早期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当病情继续加重,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治疗方法:

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

赞赏

长按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kuaik.com/jxjz/2465.html